编辑推荐
系统梳理娜拉在中国的演变,剖析中国娜拉从理想化到被曲解的复杂历程
20世纪初,“娜拉”传入中国,激励中国女性追求自由独立,却也从启蒙象征变成不同利益群体的工具,又被简化为“走出家庭”“自由恋爱”等符号。
聚焦20世纪前30年中国社会的四重变革,回溯新女性觉醒的关键时刻
中国女性觉醒与20世纪中国社会演进相交织,从民族自强到“五四”启蒙,从自由恋爱到平权解放,展现了女性与国家、文化、个体自由之间的复杂互动。
从教育、职场、婚姻等诸多生活层面,揭示中国近代女性争取权利的奋斗与抗争
维新运动、启蒙运动、五四运动和解放运动等各种社会运动,使许多女性勇敢地走出家庭、接受教育、自由恋爱甚至投入社会建设。
审视新女性被牺牲和污名化背后的历史根源,批判性分析女性话语权缺失的现状
“五四”以降,男性的社会优势没有动摇;由于缺乏经济基础和社会支持,出走女性走投无路;女性仍被要求做“贤妻良母”,或为国族奉献。
形形色色的女性在动荡不安、困难重重的时代中,顽强地守护着独立人格
不懈求学、走向革命的秋瑾;自力更生、事业有成的董竹君;逃脱包办婚约、历经沧桑的作家白薇……一个个真实而坚强的女性,构成中国女性解放事业的底色。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成为中国女性自由独立的偶像,却也被扭曲和利用。本书梳理了“娜拉”在近代中国传播与演变的历史,剖析中国女性解放与复杂现实之间的关系:维新人士提倡女子教育,要求她们贡献社会;新文化运动倡导女性独立,忽略其个性与诉求;“五四”新青年鼓励女性反抗包办婚姻,却未改善社会环境;解放运动号召女性投身革命。百年来,中国女性虽获解放,却仍未掌握话语权,这正是她们亟待解决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