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 学习思维方式的目的是减少自我愚弄!诺奖得主为你分析信息泛滥时代的挑战与策略。
第三个千年已经过去2%,我们还有975年要面对!本书回答的问题:如何筛选有效信息?应该基于哪些事实来做决策?何时应自主展开研究,何时需寻求专家帮助?与意见相左的人怎么沟通?大脑为什么容易把噪声当成信号?
· 精进思考、判断和决策能力的入门指南。14位中外不同领域的思维高手好评力荐。
英文版推荐人
亚当·格兰特,著有《重新思考》和《隐藏的潜能》
卡斯·R.桑斯坦,哈佛大学罗伯特·沃姆斯利大学校级讲席教授,
著有《关于决策的决策》
安妮·杜克,著有《对赌》
大卫·邓宁,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邓宁-克鲁格效应的发现者
菲利普·泰特洛克 ,著有《超预测》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著有《端粒》
中文版推荐人
吴世春(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
樊登 (帆书App创始人)
袁希(水卢教育科技投资人、艺圆艺术创始人)
严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万维钢(科学作家,得到App“精英日课”专栏作者)
张志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李尚龙(作家)
老喻(公众号“孤独大脑”主理人)
· 足不出户就能学到名校经典课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届同学亲测10年好课。原型是一门由团队授课的跨学科课程,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出现各种效仿和改编。三位教授早在2011年就发现一种社会趋势:决策过程缺乏深度思考,漠视/无知科学基本原则。这本书旨在教授重新理解世界的思想、工具和方法,帮你决策和解决重大问题。
· 从经典到前沿大追踪:认知模型 学术热点 社会趋势,助你成为思维“黑客”,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不是简单的工具罗列,而是告诉你习惯、准则、程序、标准、原则、立场等,帮你区分“所知”与“所信”,在问题看似无解时找到出路。6种思维转变趋势,应对未来975年bi备:
--从“事实思维”到“概率思维”
--从“还原论是一切”转向多层次、细致入微的观点
--从“大跃进式解决方案”转向“迭代式解决方案”和“实验社会”
--从“技术专家统治性决策”转向“协商式决策”
--从零和博弈式取舍转向共赢解决方案
--跨学科团队合作
· 被马斯克看上的作者有多牛?多元 权威:三位作者横跨四类学科,书后附18页参考文献。马斯克在2023年国际宇航大会(IAC)的远程访谈中提到,“我们正在跟伯克利的索尔?珀尔马特合作一个激动人心的项目,一个太空望远镜。”
· 继《思考,快与慢》《噪声》《随机漫步的傻瓜》之后,又一本醍醐灌顶的佳作。也许第一眼看有点儿难,但读过的人都说好!
内容简介
这本书源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门已开设10年、备受欢迎的思维课,是一本介绍如何利用科学思维清晰思考、正确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入门指南。
这本书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如何才能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怎样才能避开困惑、远离心理陷阱,从纷繁驳杂的无稽之谈中筛选出合理有效的信息?我们如何与那些对信息的理解方式或价值观与我们相左的人合作,从而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一位物理学家、一位哲学家和一位心理学家分别结合各自所在学科的视角和案例,基于人类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研究中的思维陷阱,为读者总结了一套实用的思维工具与框架,帮助个人和组织更好地思考、判断和决策。
在这本书中,读者们将看到:
·科学思维工具如何构建对无序世界的认知;
·概率思维如何提升决策的正确率;
·个人思维“误入歧途”的无数种方式;
作者简介
因发现宇宙加速膨胀而与另外两位天体物理学家共同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也是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资深科学家。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哲学教授。他曾获得古根海姆纪念基金会和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提供的研究资助,并曾担任欧洲哲学与心理学会主席。 一名社会心理学家,也是斯坦福大学法学教授、弗里曼· 斯伯格里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2019 年,美国心理科学学会授予其詹姆斯· 麦基恩· 卡特尔奖,以表彰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的终身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