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曾在:我的巴勒斯坦人生》理想国M译丛 全面思考巴以困局路在何方 聆听被忽视的声音,巴勒斯坦和平运动先驱亲述,梁文道导读 在犹太人的苦难广为人知的今天,巴勒斯坦人的命运亟待关注

 

编辑推荐

打破偏见,兼听则明。从被忽视已久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视角,重新审视巴以困局。

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到大量以纳粹大屠杀为主题的书籍,犹太人的血泪已广为人知,古城耶路撒冷似乎也成为犹太人的“应许之地”。但我们却鲜少听到巴以冲突中的另一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声音。纵观历史与这个时代,这本书都是难得一见的稀缺之作,它从巴勒斯坦人的视角解读巴以困局的起源与演变,被哈佛大学学者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文本”。

巴勒斯坦公共知识分子、和平运动先驱亲述,回顾多方奔走、夹缝生存的大半生。

作者萨里·努赛贝出身于扎根在耶路撒冷1300多年的古老阿拉伯家族,他深谙阿拉伯文化,青年时代被身为开明政治家的父亲送往欧美顶尖大学留学,因此具有多元文化视野。在目睹中东战争与巴勒斯坦人的苦难后,他放弃书斋生活,与英国妻子一同回到耶路撒冷安家。他一方面在巴勒斯坦高等教育机构任教,将和平的理念传递给年轻一代;一方面与阿拉法特治下的巴解组织接触,任巴解组织驻耶路撒冷代表,与以色列进行斡旋。他致力于在巴以问题中找到“中间立场”,开辟反思与对话的空间,几经碰壁但不改初衷,正如他在书中说,“这些年来,我也有不少理想被无情摧毁,但我相信人生远远不是种种错误所能概括”。

是传奇的个人史、起伏的家族史,也是巴勒斯坦历史的缩影。

伴随着数十年漫长战乱与冲突,作者的长辈带着对往昔辉煌的追忆,带着对未竟事业的遗憾老去,作者的孩子在动荡中出生、成长。巴勒斯坦的历史在几代人的记忆中传承,但人们似乎渐渐淡忘了,巴勒斯坦也曾是多种文化共存的祥和之地,而如今这片土地却成为暴力与割裂的代名词,这样一段悲情的历史引人深思。

凸显利益相关方的微妙心态,直击复杂局势。关注平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处境。

和平看似众望所归,但作为和平运动的领导者,作者却被以色列人抓入监狱,一度被认为是比恐怖主义者还危险的人。而在巴勒斯坦一方,领导者的态度也耐人寻味。国际社会多次斡旋巴以冲突均无果而终,哈马斯的日益壮大令局势更加复杂。在讲述自己戏剧般经历的同时,作者也揭示各方微妙的心态与立场,并着力展现巴勒斯坦平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处境。

梁文道力荐并撰写导读,知名译者何雨珈倾情献译。

文化学者梁文道撰写导读,令读者轻松获得背景知识,进入阅读状态。知名译者何雨珈倾情献译,译笔纯熟流畅,生动再现原著风貌。

作者简介

萨里·努赛贝(Sari Nusseibeh), 巴勒斯坦哲学家,出身于耶路撒冷最古老的阿拉伯家族之一,父亲和外祖父都是杰出政治家。他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曾任耶路撒冷圣城大学校长、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驻耶路撒冷首席代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研究所研究员。作为巴勒斯坦温和派代表人物,他一直呼吁使用“非暴力的和平方式”解决巴以问题。

 文字协助

安东尼·戴维(Anthony David), 历史学家,教师,撰稿人。 著有《守护神:萨尔曼·绍肯的一生,1877—1959》(The Patron: A Life of Salman Schocken, 1877—1959),协助写作《故国曾在:我的巴勒斯坦人生》。

 译者简介

何雨珈,自由译者,撰稿人,已出版《鱼翅与花椒》等译作四十余部。有一只完美小猫。热爱荒野。

电子书信息 《故国曾在:我的巴勒斯坦人生》理想国M译丛 全面思考巴以困局路在何方 聆听被忽视的声音,巴勒斯坦和平运动先驱亲述,梁文道导读 在犹太人的苦难广为人知的今天,巴勒斯坦人的命运亟待关注 3.59M
获取电子书  访问密码:huiyankan

本站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故国曾在:我的巴勒斯坦人生》理想国M译丛 全面思考巴以困局路在何方 聆听被忽视的声音,巴勒斯坦和平运动先驱亲述,梁文道导读 在犹太人的苦难广为人知的今天,巴勒斯坦人的命运亟待关注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