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 柏林洪堡大学荣休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早期现代史专家海因茨·席林的大家小书,一部超越欧洲中心主义的全球史。
※ 从西班牙人登陆美洲到葡萄牙人试探大明王朝,从马丁路德撼动罗马教廷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紧逼欧洲,从异域新知和文艺复兴到新一轮恐慌、歧视与偏见,从世俗政治重塑欧洲到和平、货币与社会理论萌发……1517年,即“万历十五年”的70年前,世界各地正在延续怎么样的时间线、正爆发或萌发着怎样的变革,当时的人们有着怎样的行为和认知?
从政治、社会、宗教、思想文化和洲际碰撞中,呈现划时代的1517年,通过全球视野下鲜活充盈的历史切片,重新理解开启现代世界的多重线索。
内容简介
这本书不仅关注1517年在维滕贝格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开启宗教改革的马丁·路德,更是试图呈现这个时间节点的世界是何面貌:1517 年及其前后发生了什么?当时有哪些重要人物?世俗与宗教的格局如何?当时的贵族与普通民众生存状况如何?人们是如何思考的,他们如何解释自己看到的和不理解的事物?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后果,某些事件何以成为影响深远的决定性时刻?
洪堡大学教授、早期欧洲史专家席林的论述对象在世俗与宗教、经济与军事、社会与心理、思想与物质之间穿梭,带领我们进入1517年所处的世界——从德法西意的欧陆、陌生的莫斯科、崛起的奥斯曼帝国,到明朝中国、中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感受这个时代的权力格局与生存状况,货物与财富的流动,思想的动态与新的发明发现,以及社会各阶层的心态与认知。
在这一时刻,政治上,近代欧洲国家的权力格局正式形成、政治组织形式逐渐产生;快速变化的现实世界促使人们对于社会和良治有了新的思考;人们的认知仍然笼罩在宗教和超自然的理解之中;宗教改革开启的教派分立即将打破传统社会结构,酝酿一个多世纪的动荡与冲突,欧洲社会也将走向多元化和世俗化;外部世界的刺激开拓了欧洲人的视野,并将推动欧洲内部的变革。
在多重线索的意义上,现代世界由1517年开启。这本书语言流畅、叙述生动,为读者们还原了一个变革破晓时的世界。
作者简介
海因茨·席林(Heinz Schilling)
生于1942年。柏林洪堡大学荣休教授,柏林-勃兰登堡科学与人文学院、荷兰皇家科学与人文学院、英国国家学术院、欧洲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早期现代史,包括宗教、政治、移民、国际关系、城市以及社会和文化史研究。著有《基督教与现代欧洲的兴起》《早期现代欧洲文明及其政治和文化活力》《马丁·路德》《查理五世》等作品。
译者:王双,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从事翻译工作多年,现居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