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刻度》法律经济学通识课 用法律经济学思维解决常识问题 如何用经济学思维衡量公平正义?5种经济分析法、61讲法律经济学通识课,助你突破思维盲点,做出理性判断。

 

编辑推荐

1.为经济学澄清。经济学会让人更自私自利吗?本书澄清了大众对经济学的误解。书中主要澄清:一、经济学并非必须依赖高等数学,其核心是思维和方法;二、经济学不只是追求财富最大化,而是关于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现效用较优配置。

2.予法律人工具。经济学可学、能用、好用,对法律人而言也是一种有力的思维和论证工具。本书通过5种经济分析法,61讲浅白易懂的法律经济学通识课,深度剖析了经济分析如何对法律、法学和司法裁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你是法律人,这本书可以帮你以全新视角看待和分析法律问题。

3.长普通人智识。本书以经济“效用”为尺,以社会热点案例为据,呼应大众生活经验。作者通过“张扣扣案”“小悦悦事件”“电梯内劝阻吸烟案”等多个民事、刑事热点案件,从经济分析视角,论辩正义与效率、民事与刑事、道德与伦理、权利与因果,带领读者突破法律思维的盲点,理解法律制度背后的深层逻辑,并在疑难的法律问题和案件纠纷中,进一步将抽象的法律概念具象化,帮助大众从更深层次理解法律与社会。

内容简介

性善还是性恶?

死刑应该被废止吗?

借刀杀人,刀当何罪?

社会能为公平正义付出多大代价?

经济学追求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现效用较优配置,而法律追求如何实现公平正义。但是一个案件中,不同的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立场,那么立场不同,如何评价和取舍?哪一方的“公平正义”才更公平正义?

因此,本书探讨的核心议题是:我们如何用经济学思维衡量公平正义?

在本书中,法律学者李志刚与知名法律经济学家熊秉元教授合作,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全面探讨法学问题。他们强调,公平正义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价值追求,很难有确切的刻度。此时,对“效用”的比较和选择,可能是一把可供借鉴的尺子。

本书不仅澄清了普通人对经济学的误解,为法律人提供了可学、能用、好用的思维工具和论证工具,还以社会热点案例为据,带领读者通过经济分析的视角,突破法律思维的盲点,理解法律制度背后的深层(经济)逻辑,帮助我们从更深层次理解法律与社会。

作者简介

法学博士,曾先后担任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金融机构法务、公司律师,现任教于山西师范大学,兼任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裁判方法、法经济学。在《法学家》《人民日报》(学术版)等报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编《民商审判前沿:争议、法理与实务——“民商法沙龙”微信群讨论实录》丛书。 知名法律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曾任教于台湾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在华人经济学界,熊秉元与张五常、黄有光、林行止并称为“四侠”。已出版《正义的成本》(繁体中文版获“金鼎奖”)、《解释的工具》、《优雅的理性》、《生活的经济解释》等著作十余部。曾在《南方周末》等多家刊物上撰写专栏。《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一文曾被选入2018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题。

电子书信息 《正义的刻度》法律经济学通识课 用法律经济学思维解决常识问题 如何用经济学思维衡量公平正义?5种经济分析法、61讲法律经济学通识课,助你突破思维盲点,做出理性判断。 2.05M
获取电子书  访问密码:huiyankan

本站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正义的刻度》法律经济学通识课 用法律经济学思维解决常识问题 如何用经济学思维衡量公平正义?5种经济分析法、61讲法律经济学通识课,助你突破思维盲点,做出理性判断。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