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强辩”考:十一世纪中国政治的常识与诡辩》书生政治家在现实变革中遭遇了怎样的困境?聚焦北宋熙丰年代的政治氛围:变法派与反对派之间如何唇枪舌剑?

 

编辑推荐

◎贡献一部面貌特殊的王安石传记:秉政八年,二度拜相,却落得一个“强辩”的恶谥。本书重新审视在现代史学中被边缘化的王安石政治个性的议题。

◎聚焦北宋熙丰年代的政治氛围:变法派与反对派之间如何唇枪舌剑?当时的制度环境为政治辩论的展开提供了哪些机会和场域?

◎从思想观念的底色出发,观察北宋的改革及其结局:这些书生政治家在多大程度上跳出了传统思想的约束?看似活跃、开放的争鸣时代,为何没能实现成功的社会变革?

◎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豆瓣2021年度图书、第一届文景历史写作奖得主周思成新作。

内容简介

熙宁二年到熙宁八年(1069—1075),是两宋历史上一个罕见的喧嚣时代。一方面,王安石在宋神宗的全力支持下,紧锣密鼓地推行新法;另一方面,围绕每一项新法的酝酿出台,新法派和反对派都势不两立,吵得不可开交。

本书借着重审史料中对王安石众口一词的评价——“强辩”,考察这场新法大辩论中两方政治人物的个性和思想,观其汇聚,观其沉淀,观其激荡,观其向后变化之端倪,由此勾勒出一个有血肉、有生气的熙宁政治的独特面貌。

熙宁变法,就像一个超大型的思想实验场,使许多重大政治议题经过了比较充分的讨论和争辩,但为什么没能通向成功的变革?本书从政治思想层面入手,通过剖析宋代书生政治家话语背后的思维框架,及其在政治实践中遭遇的困境,尝试回答这一问题。

作者简介

周思成,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蒙元史、民族史和军事史,通晓英语、法语、德语,能阅读日文、俄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拉丁文、波斯文、阿拉伯文、藏文、维吾尔文和蒙古文。

已出版作品《大汗之怒:元朝征伐日本小史》《规训、惩罚与征服:蒙元帝国的军事礼仪与军事法》《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等,另有译著多部。

电子书信息 《王安石“强辩”考:十一世纪中国政治的常识与诡辩》书生政治家在现实变革中遭遇了怎样的困境?聚焦北宋熙丰年代的政治氛围:变法派与反对派之间如何唇枪舌剑? 3.37M
获取电子书  访问密码:huiyankan

本站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王安石“强辩”考:十一世纪中国政治的常识与诡辩》书生政治家在现实变革中遭遇了怎样的困境?聚焦北宋熙丰年代的政治氛围:变法派与反对派之间如何唇枪舌剑?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