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时代:第三帝国余波中的德国与德国人,1945—1955》战后德国,决定冷战格局的关键十年 一个道德观崩塌、他人即恶狼的时代 聆听德国与德国人的真实声音 在第三帝国的阴影下如何重建生活、重拾人性

 

编辑推荐

决定未来冷战格局的关键十年,理解今日德国的历史根源

尽管冷战的“正式”开始时间是1947年,但从1945年德国战败的那一刻起,美苏阵营的对峙就已如火如荼地展开。理解冷战的开端和今日的德国,就要理解1945—1955年这关键十年。

普通德国人在满目疮痍的战败国度,从废墟、贫困、无序及颠沛流离中重建日常生活

从废墟瓦砾中重建家园的普通老百姓,因战争而颠沛流离的回归者,从纳粹集中营死里逃生的幸存者,努力支撑一家生计的母亲,贴补家用的孩子,甲壳虫汽车厂工人——这些人胼手胝足重建德国,重建和平年代的日常生活。

一个掀起世界大战、背负大屠杀罪孽的民族,挣扎于战争责任、罪恶感和耻辱感之间

面对发动侵略战争、执行大屠杀的罪责,德国人既坚定地接受盟军的再教育,在文学和艺术中批判法西斯主义,在生活中去纳粹化,却又对历史记忆沉默以对,在战后的困顿生活中自认为希特勒的受害者,以此推卸逃避战争责任。

通过大量日记、信件、文学、艺术,展现普通德国人在十年间经历战败、重建、和平、冷战的心路历程和精神状态

2019年莱比锡书展奖非虚构类获奖作品。入围坎迪尔历史奖和巴美列·捷福獎短名单。《新政治家》《金融时报》《泰晤士报》《电讯报》《爱尔兰独立报》年度最佳图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二战”之后十年的德国日常生活文化史及人民精神史。作者抛弃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和政治框架,从普通人的日常出发:清理废墟的动员,物质匮乏与黑市,及时行乐的追求,流离失所的困顿,女性的自主意识,盟军的再教育,经济起飞的奇迹,重塑思想的政策,艺术的变迁,以及集体回避战争的罪责感。通过本书能重新理解战后德国的复苏与德国人日常生活的真实面貌,也能了解德国如何以及为何能够从法西斯主义转型为现代民主国家。

作者简介

哈拉尔德·耶纳(Harald Jähner),资深媒体人、文化批评家、文学博士。自1997年起任职于《柏林日报》,从2003直到2015年担任该报的文艺副刊总编。此前他曾是《法兰克福汇报》文学版的自由撰稿人。自 2011 年以来,担任柏林艺术大学文化新闻系荣誉教授。2019年出版的《狼性时代》获该年度莱比锡书展非虚构类图书奖。

译者简介

周萍,20世纪60年代出生于上海,曾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后留学德国并获企业经济管理硕士学位。曾就职四大担任审计工作,之后常年就职于世界五百强之一的空中客车德国公司,因阅读而爱上翻译,目前在德国宇航界就职。

审阅者简介

丁娜,北京大学西语系日耳曼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德国慕尼黑大学硕士、博士,代表译著:《寻访行家》(合译)、《德意志之魂》(合译)、《背对世界》、《西方通史》(第一卷)、《应许之地》等。

电子书信息 《狼性时代:第三帝国余波中的德国与德国人,1945—1955》战后德国,决定冷战格局的关键十年 一个道德观崩塌、他人即恶狼的时代 聆听德国与德国人的真实声音 在第三帝国的阴影下如何重建生活、重拾人性 29.21M
获取电子书  访问密码:huiyankan

本站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狼性时代:第三帝国余波中的德国与德国人,1945—1955》战后德国,决定冷战格局的关键十年 一个道德观崩塌、他人即恶狼的时代 聆听德国与德国人的真实声音 在第三帝国的阴影下如何重建生活、重拾人性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