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 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

 

编辑推荐

“如果你每天都读你看得懂的书,你就只知道已知的世界观”,所谓成长,就是用《世界观》升级认知。

广受美国大学欢迎的人文通识读本,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必备入门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广受美国年轻人欢迎的人文通识读本,是一本能让人大开脑洞、训练思维、自我成长的科学哲学书。

书中介绍了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根本问题,如什么是真理、哲学性/概念性事实等,涵盖了科学史上对世界观产生冲击的历史事件和哲学主题。科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套新的认知体系,如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到牛顿世界观的跃迁。本书还探讨了近代科学发展,特别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演化论等理论给世界观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本书纵论西方科学两千年,探索科学的起源和思维的本质。这是每一个现代人都需要阅读、了解的关于科学的历史和哲理,有助于读者构建正确的世界观。

在互联网时代,世界观是年轻人的“底层操作系统”,科学的世界观有助于年轻人升级认知,为个人成长赋能。

本书也有益于企事业单位掌握科学和创新规律,助推重大科技创新,大幅提升企业和组织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

作者简介

作者:理查德·德威特(Richard DeWitt)

美国费尔菲尔德大学(Fairfield University)教授。他利用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对《世界观》一书的文稿进行反复打磨,并配以丰富的图表补充说明。同时,作者具有将复杂的技术概念分解成读者可理解的语言的独特能力,读来令人大开脑洞。

译者:孙天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士、硕士,中国翻译协会会员。至今已从事翻译工作十余年,语言风格多样,作品体裁丰富,长期为《环球时报》《华夏地理》《第一财经周刊》翻译专栏文章,作品内容涵盖旅行游记、财经评论、商务文书及科普知识等。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基础命题

第1章 世界观 // 002

第2章 真理 // 016

第3章 经验事实和哲学性/概念性事实 // 036

第4章 证实与不证实证据和推理 // 045

第5章 奎因-迪昂论点和对科学方法的意义 // 056

第6章 哲学插曲:归纳的问题和困惑 // 072

第7章 可证伪性 // 083

第8章 工具主义和现实主义 // 091

第二部分  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到牛顿世界观的转变

第9章 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中的宇宙结构 // 102

第10章 托勒密《至大论》序言:地球是球形的、静止的,并且位于宇宙中心 // 111

第11章 天文学数据:经验事实 // 128

第12章 天文学数据:哲学性/概念性事实 // 139

第13章 托勒密体系 // 149

第14章 哥白尼体系 // 161

第15章 第谷体系 // 176

第16章 开普勒体系 // 179

第17章 伽利略和通过望远镜得到的证据 // 192

第18章 亚里士多德世界观所面临问题的总结 // 213

第19章 新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哲学性/概念性关联 // 222

第20章 新科学和牛顿世界观概述 // 229

第21章 哲学插曲:什么是科学定律 // 240

第22章 1700~1900年牛顿世界观的发展 //253

第三部分  科学及世界观的新近发展

第23章 狭义相对论 // 272

第24章 广义相对论 // 298

第25章 量子理论的经验事实、数学方法和诠释概述 // 309

第26章 量子理论与定域性:EPR、贝尔定理和阿斯派克特实验 // 357

第27章 演化论概述 // 378

第28章 演化的哲学与概念影响 // 409

第29章 世界观:总结思考 // 452

章节注释和推荐阅读书目 // 463

参考文献

前言

译者序Preface

这是一本关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书,是一本给初学者看的书,而我正是这样一个初学者,因此,翻译这本书,就像是推开了一扇大门,走进一个不全然陌生但又不甚了解的世界。不过,幸好,在这个世界里,有作者理查德·德威特教授这个领路人。

在前言中,德威特教授介绍了本书的结构:正文共29章,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各有侧重。然而,从一个初识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科学哲学,就是书中的第一部分,而另一个部分就是科学史,也就是书中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科学哲学的部分中,德威特教授介绍了诸多科学领域的基本命题,包括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进行科学研究的逻辑和方法,以及对待科学研究及成果的态度,这些就像是一个理论框架,为后面打造一栋科学史的大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科学史的部分中,德威特教授从公元前300年的亚里士多德时代写起,绵延至今,几乎涵盖了人类全部科学发展的历程,对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核心科学发展都进行了描述,并在描述的过程中反复运用在科学哲学部分中建立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进而引发对于应如何对待科学的思考。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有难度的书,从人类历史早期出于对天空的崇拜而产生的天文学研究入手,随着人类历史的铺开,扩展到物理学、生物学,其间穿插对化学、电磁学等领域的讨论,最后落脚到大约始于20世纪初期但到目前为止仍属前沿的领域,包括相对论、量子理论以及以演化论为基础的宗教和伦理学研究。不仅如此,在这些领域中,很多理论和主张并不是一目了然、简单易懂的,这无疑更增加了本书的难度。

然而,这又是一本不那么困难的书,德威特教授的论述深入浅出,通过大量运用实例、比喻、类比等,把许多抽象难懂的科学知识转化成了贴近日常生活经历的体会,在体会中理解科学的原理。同时,德威特教授口语化的论述语言诙谐轻松,仿佛他就站在面前,主持一场关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大型讲座。

这还是一本会让人在心里不断打上惊叹号的书,书中的许多观点颠覆了大多数人从小到大一直想当然的认知,令人倍感吃惊。比如,对于牛顿提出的重力概念,牛顿本人采用的居然是工具主义态度,这意味着牛顿力学中的重力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一个真实存在,意味着牛顿力学的重力只是为了便于认识这个世界而采用的一个工具,而这无疑是中学物理课本从来都不曾提到过的。

这也是一本会让人不由得感叹“哦,原来如此”的书,在论述每个历史时期的核心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德威特教授使用了大量详细具体且很有说服力的科学知识来丰富自己的论述,其中不少都让人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比如,众所周知,西方封建时期有“天赋王权”的思想,然而,这种思想在当时原来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亚里士多德世界观认为每个物体在宇宙中都有其天然位置,那些成为国王的人,其天然位置就是国王,所以注定成为国王。有了这样的科学依据,难怪这种思想会在一段时期内根深蒂固。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不过,翻译这本书的过程却并不轻松,在这里要感谢华章公司的贾萌编辑,在本书的翻译、编辑过程中,她给予了我诸多督促和帮助,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孙社生、施鲁杰,以及我的先生史祎,他们作为初稿的读者,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而且在翻译成书的整个过程中,他们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最后,希望我所做出的努力可以让现在拿着书,准备推开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世界大门的你接下来收获一段愉悦而有意义的旅程。

孙天

 

 

前言Preface

本书主要是为第一次接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读者所准备的。如果这个描述与你相符合,那么欢迎来到这个迷人的领域进行探索。这个领域涉及某些最深奥、最困难同时又最基础的问题。也可以说,这个“科学的透镜”更清晰地聚焦于这些原本并没有那么引人注目的问题。我希望你像我一样喜欢这个领域,而且特别希望可以引起你的兴趣,让你愿意以后再回过头来更深入地研究这些问题。

像这样的介绍性著作尤其具有挑战性。一方面,我想准确地展示历史、哲学和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我想避免让某些第一次接触这一话题的人接触太多细枝末节。像我们这样对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进行全职研究的人,大多数来自学术领域,通常都会陷入自身学科的细节中,经常会忘记这样的细节在刚接触这一领域的人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在面对细枝末节的时候,初学者常常会觉得“为什么会有人关心这些东西”,然后就放弃了。

这个问题可以理解。细节是很重要的,但是它们的重要性只有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中才能体现。因此在这里,我正是希望展现出这样一个更广阔的背景。然而,尽管本书描绘了一个相当宏观的图景,就我本人的知识而言我所写的也都是准确的,但在过程中的确省略了很多细节。

历史、科学和哲学之间的联系永远都是复杂而迷人的。正如前面提到过的,我希望引起你的兴趣,让你想要更深入地研究这些命题,甚至开始欣赏其中的细节。最能让我感到欣慰的莫过于看完这本书后,你会去书店,或者打开电脑里的浏览器,下单购买那些能让你进一步研究这些话题的书籍。

关于本书结构的说明

简略地说,我想要做的是:第一,介绍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中某些基础命题;第二,探讨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到牛顿世界观的转变;第三,探讨新近出现的科学发展对西方世界观带来的挑战,这些发展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相对论、量子理论和演化论。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将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中某些基础命题的介绍。这些命题包括世界观的概念、科学方法和推理、真理、证据、经验事实和哲学性/概念性事实之间的对比、可证伪性以及工具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些命题的意义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说明。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探讨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到牛顿世界观的转变,并关注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某些哲学性/概念性命题所扮演的角色。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某些哲学性/概念性“事实”所发挥的作用。这些讨论将说明第一部分中的很多命题,同时,对第三部分中关于我们自己由于新近科学发展而不得不摒弃的某些哲学性/概念性“事实”的探讨,第二部分中的讨论也可以打下基础。

第三部分介绍了新近的发现和发展,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相对论、量子理论和演化论。随着对这些发现和发展的探讨,我们将会看到,它们令西方世界几乎所有人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某些核心观点产生了重大改变。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已经强调了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中哲学性/概念性观点所扮演的角色,同时在第三部分中我们也会看到,某些观点曾一直被我们认为是显而易见的经验事实,然而随着新近的发现和发展,它们都被证明是错误的哲学性/概念性“事实”。

此时,已经很清楚的是,当对这些错误的哲学性/概念性观点的认知变得更为普遍时,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整体观点就需要发生变化了。目前很难说这些变化会是什么样子的,然而,越来越有可能的是,我们的孙辈继承的世界观将会与我们自己的世界观大为不同。我希望你所享受的探讨和思考并不仅局限于过去已发生的变化,还包括目前我们自己身处其中的变化。

在本书的最后,也就是章节注释和推荐阅读书目部分,我针对某些书中讨论过的话题提供了更多信息,同时列举了一些推荐书籍,在这些书籍中你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这些话题的额外信息。正如前面提到过的,最能让我感到欣慰的莫过于看完本书后,你有兴趣对这些命题进行进一步探究。

关于本书的结构,还有最后一点说明:尽管我希望你能完整地读完这本书,而且书中的三个部分以前面所描述的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但如果你想单独阅读每一部分,也是完全可以的。举个例子,如果你对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牛顿科学及牛顿世界观的发展更感兴趣,而对科学哲学里的相关命题没那么感兴趣,那么你基本上可以从第二部分的开头,也就是第9章开始阅读。然而,我还是会鼓励你至少快速浏览一下第1章、第3章、第4章和第8章。同样地,如果你主要的兴趣点在于新近的科学发展,特别是相对论、量子理论和演化论,那么可以直接跳到第23章,也就是第三部分的开头。如果你打算这样做,那么我还是鼓励你至少快速浏览一下第3章和第8章。

最后,再次希望你能享受接下来的探讨。

电子书信息 世界观: 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 PDF电子书 5.59M
获取电子书

本站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世界观: 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