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史上最贫,最搞笑诸子百家经典语录解读
一篇篇幽默小品,定格先贤经典智慧。
做人、谋事、处世、交际、管理……句句精彩,招招无敌
内容简介
《子曾经日过》:真实的“子”们,无码大写真,逝去的岁月,让曾经的贤者们都成为了传说,但是翻开那一页页古书,细细品味他们的言语,却能感觉到,真实的他们或许要比人们想象中的更为传奇。
今世流传的“子曰”,由于年代的久远,似乎有了太多的断章取义和各取所需,而有的时候这些似乎并不是“子”们的真实本意。如果追根溯源,将这一切一一还原,那我们将会看到很多和我们脑海中所想象大不一样上的古先贤。即使历经千年,他们的智慧仍在闪闪发光!
作者简介
目录
1.孔子曰:哥当年说话也很麻辣
2.孔子曰:对不起,哥在逗你玩
3.孔子曰:享受生活,儒家之道也
4.孔子曰:谈钱,一点儿都不伤感情
5.曾子曰:马三立说得有道理
6.孟子曰:大就要有大样
7.孟子曰:爷们儿是这样炼成的
8.荀子:人之初,性本恶——你可千万别理解错
9.荀子:Me是秦国粉
10.程颐、朱熹:有些话,你得这么理解
11.老子曰:看不懂,就表乱说
12.老子曰:无,即是一张破不开的大票
13. 庄子:无能,也是一种逍遥
14. 庄子曾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非也
15.杨子:人不为己——我没说天诛地灭
16. 看,列子在天上“灰”
17. 田骈:我可不是白叫的“天口骈”
18.孙子:兵者,诡道也——可惜你们忘了下一句
19. 吴子曰:我原来是儒家有木有
20.司马穰苴:本人不姓司马
21. 大秦的 N个瞬间——尉缭子
22. 鬼谷子:我不是神仙,我是纵横家
23. 苏秦:给我阳光我就灿烂
24苏代:我可比我哥能忽悠
25. 张仪曰:看你忽忽悠悠就瘸了
26. 子贡曰:一般人我不告诉他——最早的纵横家是儒家
27.韩非子:信韩非,得胜利
28. 小人物李斯的奋斗史
29.管子:治国以人为本
30. 慎子:咱就事论“势”
31. 晏子:浓缩的那都是精华
32. 战国最草根的“家”——墨子
33. 墨子 VS公输班——真人版植物大战僵尸背后的真相
34. 许行:诸子百家,种地也是一大家
35. 吾乃“律师”祖师爷是也!——记邓析子
36.告子:儒家、墨家,你猜我是哪个
37. 公孙龙:哥说的不是诡辩,是逻辑
38. 邹子:神棍还是科学家
39. 官迷二三事:惠子的官场人生
40. 战国时代的“挂名作家”——吕不韦
在线试读
孔子曰:哥当年说话也很麻辣
“以貌取人”绝对是一个坏习惯。
但是,很多时候,其实也不怪有些人“以貌取人”,很多职业、很多人物的形象,早就在多年的约定俗成当中,在人们的脑海里形成了一定的“定式”。就比如说提到赳赳武夫,那必须就得是虎背猿体熊肩狼腰手里拎着百十来斤的家伙运转如飞。要是个文人骚客,那就得有张跟宣纸一样白净脸配套的干巴瘦身板,甭管天有多冷都得拿折扇放在胸前扇上那么两下——这就跟京剧当中的脸谱似的,一搭眼就能看出来。
但有这么一位:身高跟姚明、巴特尔差不多,一身赛过史泰龙、不让施瓦辛格的肌肉块;外加武艺高强,只要出门,腰里必然别着家伙——一把长剑,遇到歹徒那当场就能拔剑开砍;说长相,一不是“面如冠玉”,二不是“目若朗星”,放如今参加“快男”第一轮就得被淘汰,尤其一颗脑袋长得那叫个超凡脱俗:中间低四周高,就跟个倒扣过来的房项似的——
注意,这不是阿凡达,这是地球人,还是一位古代的文人。这人写过书,作品是国学经典;说过很多话,传下来的每句都能影响中国乃至世界。而且他还是个老师,至于他的教学水平,历史上只有一个四字评价——“万世师表”。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中国儒家的大BOSS,姓孔名丘,字仲尼。
有人不信,说孔子怎么会是这副德行?不过真实中这位孔老夫子的形象确实如此,而且有根有据,具体内容你可以直接从《史记?孔子世家》当中找出来: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项,故因名目丘。”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信史当中白纸黑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以力服人”没档次,“设礼稍诱”才叫水平
孔老夫子作为一名老师,能够配得上“万世师表”这四个字,自然不是一般战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然,他也不敢说出“有教无类”这样的话来——毕竟一样米养百样人。若是来的都是颜回、曾参那样的谦谦君子倒还好说,要是碰上仲由这样的“穷凶极恶”之徒,也就是孔子,换了一般的老师,怕是当场就要麻爪。
为何遇到七十二贤人之一的仲由,也就是子路要麻爪?说到这咱还得翻书。按照《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这性格那肯定不是三毛、哪吒、金刚葫芦娃,而是张飞、李逵、尉迟敬德,正宗的“男人中的战斗机”。一身打扮也是那个时代的“纯爷们儿”套装——“冠雄鸡,佩瑕豚”。
也许有人看到这会笑:怎么的?脑袋上插根公鸡毛、身上戴块猪骨头棒子就“纯爷们儿”了?其实这在当年也是很有讲究的——公鸡,那是众所周知的好斗,要不然怎么就有斗鸡这么一说呢?而他佩戴的“稀豚”,也不是现代人眼中的猪骨头,“豚”这个字那年月很多时候都指的是野猪,而且猪在上古时期很多时候也不是贬义词,“猪性触突人,故取以喻”。因此也就有了猪突稀勇这个成语。身上带着这两件东西,说白了就是要告诉世人:老子那是个敢玩命不怕死的!搁在现在,那就是古惑仔里“洪兴浩南哥”一级的人物。这样的人物一般都很不讲道理,而且动不动就用拳头说话,很是难缠。
话说那一日孔子正在那里开门授课,结果子路这位“冠雄鸡,佩獗豚”净街虎一样的春秋古惑仔直接就闯进了孔子的课堂,干吗?史记中说得好,“陵暴孔子”,说白了,就是来砸场子的。
但是,孔子不怕。
纵然仲由很好、很强大,在他眼里,这个教书的孔丘最多算是个“小怪”,连个“副本”都算不上。但是,真跟孔老夫子比起打架来,那仲由怕是会被当场“秒杀”——按照《吕氏春秋?慎大》中的说法,“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国门之关”就是一国都城的城门,能举起这个那可真需要两臂有千钧之力。就这把子力气就算是跟后世的楚霸王项羽单挑都没问题,只不过人家孔老夫子是“不肯以力闻”而已。按照有些人的想法,有这样的强悍武力,你仲由来挑事,那直接打他个生活不能自理就得了。但是孔子却没有——按照孔老夫子的想法,那叫匹夫之勇。老夫子是斯文人,斯文人就得用斯文人的办法,《史记》记载,当时“孔子设礼稍诱子路”,然后这位仲由场子没砸成,自己也搭进去了——“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不当流氓,改当儒者了,顺便还有了个新名,叫子路。
应该说,孔子令子路有这样的转变,足可以让现在的很多老师、家长和教育专家们汗颜。在教育问题青少年的事情上,他们想出的办法也真不少,但是,没有一样比得了孔子的“设礼稍诱”。
当然了,孔老夫子教书育人的手段并不只是这些,某种程度上来说,日本漫画当中的那位麻辣教师鬼冢英吉倒是真得到了孔夫子的真髓——虽然真暴走起来他肯定会被孔子给打飞,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却是一样的。两个人在教育学生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方说,两个人似乎都很喜欢用那些带麻辣味的言语。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君子不能干挨打不还手——孔子如是说
“有人打我了怎么办?”
作为一名老师,似乎在现实的教学中经常能够碰到这样的问题。按照一个笑话当中的说法,很多老师、家长会摸着孩子的脑袋说:“孩子啊,你为什么不用你的友情去感化他,跟他成为朋友呢?”
当然,愿望是“洗具”,但是现实却是大“杯具”,甚至是“茶几”——这也是这个笑话的笑点所在,当孩子带着蛋糕去传递他的友情,回来的时候却多了一个鸟青的黑眼圈,因为“他还想吃蛋糕”!
但是现实当中,抱有用“让人打了左脸就把右脸送过去”的办法来感化对手想法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孔老夫子的弟子当中,也曾有人抱有这个想法。《论语.宪问》当中记载,这位弟子还特意向孔老夫子咨询一下这个主意怎么样:
“以德报怨,何如?”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是孔子给出的回答。
这个回答,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伟人的话,那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如果再粗俗一些,翻译过来就是:“以德报怨,人家念不念你的好还是回事呢?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他要是没事找事,那就直接打他个小舅子的,人家给你好,你才能给他好呢。”
应该说,这话,很现实,在很多时候也很实用,放到现如今听起来也很辛辣。老话讲得好:上赶子不是买卖。凡事有来有往才行。孔老夫子当年也是看得清楚,若是都按照那个什么“以德报怨”,左脸挨了一嘴巴再把右脸凑过去,抢了我的钱包我再把存折掏出来,犯法了被抓了,国家直接一个“以德报怨”给放了,那肯定天下大乱——知道错了就没事了,还要警察干啥?
老愤青孔子曰:别惹哥,哥记仇,一记就是十辈子!
当然,细细品味孔老夫子曾经说过的麻辣言语,还不止这一句。
孔子的弟子曾经问过他这样一句话:“九世之仇犹可报乎?”
能问出这句话来,可见这位弟子是个彻彻底底的和平主义者。厌倦打打杀杀的他大概是这么想的:冤家宜解不宜结,有些事情,过去就过去了,算了就算了吧。
而打算从孔夫子那里得到对自己想法肯定的他却得到了这样一个出乎他意料的回答:
“王道复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犹可报也!”透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就冲“王道复古,尊王攘夷”这样一句话,要是放到现在,那绝对会被扣上一个“民族主义者”的大帽子。虽然那个年代没有“文明冲突论”之类的,但是这并不妨碍老夫子在华夷之辨的问题上攥紧拳头两眼放光——
在他看来,华夏跟蛮夷之间要是有一点问题,那绝对是不能容忍的错误。其次,我们也可以看出,老夫子那也绝对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十世之仇,犹可报也!”这句话我估计就是“有仇不报非君子”这句话的最初来历。
由此可见,真实当中的孔老夫子可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爱心泛滥”,有些事情,尤其是涉及国家民族的存亡,那就不能说算了就算了!“王道复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犹可报也!”这话其实也可以这么理解:
“哥,很记仇的,一记就是十辈子!”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