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关于《素书》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曾刺杀秦始皇的张良,逃亡到下邳时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让张良捡起并替他穿上,认定“孺子可教”后传他一卷书,告之“读书则为王者师”。这位老人即黄石公,这卷书即《素书》。《素书》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共一百三十二句。虽只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在精准地认识世道、把握人性的基础上,对人生谋略给出了高屋建瓴的指点。《素书全鉴》是对《素书》全书按原典进行了解译。
作者简介
余长保:男,1974年生,河南信阳人,毕业于河南大学,教育学专业学士学位。曾经从事中学语文的教学工作5年。其作品多以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有的放矢,并且立意新颖,文字优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出版的作品有:《越淡定越幸福》、《孝经全鉴》《徐霞客游记全鉴》《智囊全鉴》《左眼识人 右眼读心》《三句话打动他人心》等多部作品。
目录
原始章第一:关于立身成名的根本问题
一个人立身成名的根本是什么?黄石公的答案是:天道、德行、仁爱、正义和礼制。这五个方面既是为人处世的落脚点,更包含着立身成名的大道理。
1五种思想构建人生格局
2道是人必须遵循的最高法则
3有多高尚的德行就有多大的成就
4做个有慈惠恻隐之心的仁者
5以道义为准绳方可立功立事
6时刻践行礼的规范
7要想建功立业就不能五缺其一
8要通晓盛衰与成败的道理
9不得意时就守志待时
10乘势而上就能一飞冲天
11道的修养超乎一切
正道章第二:最有效的人生韬略是“守正”
一提到“韬略”,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出奇制胜”。是的,“出奇制胜”是兵家津津乐道的战场秘籍,可是战场上的制胜韬略并不一定适用于为人处世。为了把对方消灭而不择手段地运用“奇”招,有时可能会出现在战争中。但如果做人也如此,那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反观历史,这样的悲剧太多了。所以黄石公说“守正”才是做人的关键。
1道德的力量足以威服远方
2至诚守信能够统一不同人的认识
3要善于以古鉴今
4言行之中透出人的品性
5恪守本分聪明有度
6不因嫌疑猜忌而避让推脱
7不做见利忘义的小人
求人之志章第三:志向明确的人才能成大器
黑夜里一艘船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如果没有灯塔的指引,它就不可能找到方向和停靠的港湾,甚至一不小心触到礁石,还有灭顶的危险。人生一世就犹如夜里行船,而我们的志向和目标就是指引我们顺利到达成功彼岸的灯塔。
1没有无边的欲望所以活着不累
2不为恶事自然无过
3贪酒近色坏了好名声
4远离是非之地才能保身无误
5博学多问微言修身
6恭俭谦约才能守住幸福
7亲友正直自己也不至于误入歧途
8任用人才要量其所能
9打击恶人谗言才能防止混乱
10学习古人的经验才能不迷惑
11凡事三思而行
12懂得权变才能解开很多死结
13说话到位而无过可以避免灾祸
14坚守信念才能立功
本德宗道章第四:懂得权变与操控的基本原则
世事如棋局般简单,又如棋局般复杂。所以无论做人还是成事,懂点权变和操控之术是不多余的,这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达到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避免灾祸缠身。诚如黄石公所言,在运用权变和操控之术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它的基本原则:本德宗道——以德为本,以道为宗。
1正确地运用智慧、谋略
2忍辱方能身安
3做事之前先修德
4心诚好善一生常乐
5看透事物的本质
6知足是福多欲是苦
7做不到心平气和就会痛苦和悲伤
8切不可贪图不义之富贵
9傲慢自大者容易变成孤家寡人
10用人切忌疑心太重
11自私自利招致败局
遵义章第五:用错方法会陷自己于被动境地
“义”不仅是一个人修养的内在体现,在黄石公看来,更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方法和准则。那么,怎样去做才算“义”呢?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在达到自己目的的同时,绝对不能给他人带来伤害,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肉体上的。如果用了错误的方式去做事,违背了“义”的准则,那么结果就会使自己陷于被动的境地。
1对下属也要留一手
2知错就改迷途知返
3谨防祸从口出
4令出如山执法必严
5树立权威是一门大学问
6用人者不可当众辱人
7对你所敬仰之人不可怠慢
8明辨忠奸善恶
9贪恋女色使人昏庸
10私心重者不可委以重任
11名不副实、傲气冲天者必无善终
12厚己薄人不得人心
13别因为一点过失就彻底否定人的才能
14别让问题出在内部
15人才不可用而不任
16轻诺寡信必招人怨恨
17诚心施舍不要期望报答
18富贵不可忘乎所以
19用人不可计较前嫌
20用人不当功败垂成
21为人做官要处理好自己的“强”和“弱”
22阴计外泄肯定会失败
23只顾敛财的人是干不成大事的
24勿让奋勇杀敌的人贫穷
25腐败是千年不变的公害
26记过不记善就是暴君
27刑罚不可滥用
28有奖赏才可立大功
29奖惩一定要分明、公正
30喜欢谗言排斥忠谏者必亡
31贪人之有必招败亡之祸
安礼章第六:顺应世理才能做事事成
黄石公在本章所言之“礼”,其意义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礼数,其本质足以上升到“理”的高度。所谓“理”,就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成就伟业的做事手法,更是一个有纲领性质的指导方针。当你感觉世间艰难,处事不顺时,原因可能就在于你没有遵循这个“理”。
1不舍小过会让人怨恨
2未雨绸缪谋算者必胜
3积善者福积恶者祸
4鄙视劳动者忍饥懒于织造者受寒
5天下安定是因为得到了优秀的人才
6勤俭的人才会真正的富有
7为上者要避免下属多疑
8不轻慢上级不侮辱下级
9是“信”还是“疑”
10狂妄邪恶的人不会有正直的朋友
11有好领导才有好下属
12对于贤能之人要厚待而养之
13吸引人才要有一个好的大环境
14山高则崩河满则溢
15是玉还是石需要用心辨认
16衣领不正会毁掉整个形象
17走路不看道注定要跌倒
18柱子坏了屋子也就倒了
19脚受冻了心也就受伤了
20大山崩塌是基石出了问题
21不要与将要翻倒的车辆同行
22把悲剧消灭在萌芽状态
23时时警策自己可保平安无事
24有道则吉无道则凶
2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6同志同仁为得而忧
27心怀不轨的人会臭味相投
28美女在一起容易产生嫉妒
29同等智慧的人相遇就会相互谋算
30同官同利就会相互残害
3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32志同道合则大业可成
33同行是冤家
34放纵自己怎么能去教导别人
35顺“道”而行则万事不难
参考文献
附录一《素书》原典
附录二黄石公传
附录三张商英(宋)原序
前言
一本书的智慧改变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这个人的一生又影响了整个中国封建历史的进程。
这本书就是《素书》,这个人就是张良。
张良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秦始皇为一统天下而灭韩,张良为报灭国之仇,于公元前218年组织一干人马密谋刺杀秦始皇。但由于计划不周仓促行事,整个行动以失败而告终。秦始皇毫发无损,张良却被迫远走他乡亡命天涯。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给年轻的张良大致地勾勒出性格的轮廓:血气方刚,勇气有余,谋略不足。显而易见,以他当时的品性和做事能力,很难成就一番真正的伟业。
转机就在张良沦落到一个叫下邳的地方时出现了。具体的过程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我们只知道当时的张良在一个极具戏剧性的场合遇到了一位老人。经过了种种苛刻的考验,老人认定张良“孺子可教”,遂收其为徒,将一卷帛书交予其手,并另行交代:读此书者可为帝王者师,十三年后你再到济北的谷城山下找我(“读书则为王者师,后十三年,子求我与济北谷城山下”)。这本书正是《素书》。
此后,老人虽不再出现过,但《素书》中博大精深而又极具实用价值的智慧却彻底地改变了张良的命运。熟读《素书》后的张良,逐步成长为一个精通进退方圆之道、运筹帷幄的谋略大师。在得到刘邦的赏识重用之后,他把《素书》中的智慧灵活地运用于攻城略地、安邦治国的实践中。“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刘邦深知,自己之所以能推翻不可一世的秦王朝,打败楚霸王项羽,开创这大汉盛世,张良绝对功不可没。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也是受《素书》的影响,在功成名就之后,张良急流勇退,从而避免了如韩信、彭越、英布等一干功臣那样被卸磨杀驴的下场,使得自己的一生得以保全。
在张良得到《素书》的十三年后,他如约到济北谷城山下拜访恩师,但是那位神秘的老人不知何故一直没有出现。为了聊表知遇之恩,张良从路边捡了一块黄石作为恩师的化身供奉在家。《素书》的作者“黄石公”便由此而来,其真实姓名世间已无人知晓。
黄石公的《素书》并不是什么浩渺巨著,其内容共分六章,共计一千三百六十字而已。这短短的一千三百六十字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尤其是对复杂的人性的把握真可谓入木三分,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观察得细致入微。
只可惜,历史记住了张良,记住了刘邦,记住了大汉王朝,却把《素书》忘在了脑后,以至于在张良死后的几百年人们都不知《素书》为何物,几乎失传而绝于人世。如今,我们能一睹《素书》的风采,还要感谢晋朝的那个盗墓贼。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因缘,让我们细细品味《素书》的奥妙所在。
《素书全鉴》典藏版在编撰的过程中,在《素书》原文的基础上,加入了宋代宰相张商英的注(本书中的“张氏注曰”)和清代王氏的点评,以利于读者更全面地把握和理解。本书为《素书全鉴》的典藏诵读版,本书将纸质图书和配乐诵读音频完美结合,以二维码的方式在内文和封面等相应位置呈现,读者扫一扫即可欣赏、诵读经典片段。诵读音频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业播音员,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高校播音系教师构成的实力精英团队录制完成,朗读中融进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声音感染力极强。
衷心希望本书能成为您全方位感受和理解《素书》这部传世名作的良师益友。
编著者
2018年6月
你好,《素书全鉴》无法下载。
你好,感谢你的回复,现在已经可以下载了,再次感谢你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