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信息超载时代,焦虑而混乱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病”。
人们求助于各种管理——信息管理、时间管理、精力管理,而这背后的一切,归根结底还是你的认知系统。
大脑是如何组织信息的?你的注意力系统和记忆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有序:关于心智效率的认知科学》通过认知科学中的前沿成果,深入了解注意力、记忆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工作、社交,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诺奖得主大卫·休伯尔、
诺奖得主斯坦利·普鲁斯纳、
美国心理协会主席娜汀·卡斯罗、
《撞上幸福》作者丹尼尔·吉尔伯特、
《搞定》作者戴维·艾伦、
美国国务卿乔治·舒尔兹、
前哈佛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史蒂芬·科斯林
联袂推荐!
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等报道热议!
内容简介
如今,泛滥的信息已将我们淹没——我们经常找不到车钥匙、误了约会、筋疲力尽却混乱低效。过量的信息输入,造成我们庞大的精神损耗和负担,不断抢夺我们的注意力,让人产生认知功能障碍,频频做出错误决策。
如何让自己每天不只是被所见所闻牵着走,而把重要时间集中在创意和思考上?
如何在信息失控时代,在工作和生活中重获一种掌控感?
心理学家丹尼尔•列维汀从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有序:关于心智效率的认知科学》结合注意力、记忆分类等神经理论,为你提出解药。他认为,在信息过载的时代,重点不是避开众多信息,而是重新组织你自己的大脑!
人类大脑进化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信息爆炸的速度,但若能将充塞在我们脑中的信息取出,让它外部化,或者对信息分类或形成组块,就可以重新组织并加以管理,从而卸下脑中负担、让头脑再次高效运转!
一个“有序”的大脑,才可以帮助你做时间管理、人际管理,在家庭生活和公司行为上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书中既有理论,又分析了大量和我们生活相关的实例,读来鞭辟入理,趣味横生。
作者简介
丹尼尔•列维汀博士(Daniel J. Levitin)
加拿大蒙麦吉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同时也是行为神经科学、信息科学学院和教育学院的特聘教授。曾在斯坦福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并担任过多家企业的咨询顾问,包括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布兹-爱伦-汉密尔顿咨询公司、苹果公司、美国海军、索尼、美国富国银行等等,面向学生、企业领导者等广泛人群。
著有纽约时报畅销书《迷恋音乐的大脑》、《传唱世界的六首歌》,他的书被翻译成21种语言。其中《迷恋音乐的大脑》为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指定课堂教材,并被列入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核心计划指定阅读书目。
目录
推荐序 打开大脑的黑匣子
引 言 大脑是如何组织信息的
第1章 太多信息,太多抉择
认知过载的内幕
每天,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其中大多数的抉择都是不重要的或是没有意义的。过多做决定会造成创造力与动力的缺失。对于不那么重要的事情,我们只需要做出自己满意的决定,即我们认为足够好的决定。
第2章 注意力及记忆是怎样工作的
厘清思路的第一要务
人类记忆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常常无法察觉到错误地回忆了某些东西。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记忆都很确信,但实际上记忆常常是不准确的,是一种扭曲。这种盲目的自信其实很常见,但很难被人发现。
第3章 我们为什么总是在找东西?
组织你的居家环境
大脑最不擅长记忆位置不断变化的物品的位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记得牙刷的位置,却
往往记不得手机放哪了。组织你的生存空间,将大脑中的信息转移至外部环境,将信息放置在环境中——让环境本身提醒你需要做些什么。
第4章 现代人如何保持联系?
组织我们的社交世界
能否成功组织社交世界取决于是否了解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记住生日、记住某人最喜欢喝的酒,并不会与自发的生活相矛盾,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紧密安排每一次相遇。这只是在组织你所拥有的信息,让这些自发的交往变得更具情感意义。
第5章 时间管理的秘诀
组织我们的时间
许多成功人士在管理自己的时间时,都会计算他们的时间客观上对自己有多大价值。这里的价值并不一定就是市场价值,也不一定是每小时的工作报酬——这里的价值只是在成功人士心里,他们觉得时间有多少价值而已。
第6章 为最艰难的抉择组织信息
当我们命悬一线的时候
当生病或受伤时,我们的生命似乎被专家所控制,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疾病,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向更多的医生寻求专业意见。你和医生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你们应该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合作的伙伴。
第7章 我们如何创造价值
组织我们的事业
我们可以将公司视为一种记忆力交互系统,一个大型信息存储器,每个个体都有效地扮演着负责特定项目的神经网络中的神经元。没有任何人了解全部信息。高效员工的一个窍门在于:了解公司里面每个人会什么。
第8章 我们应该教会孩子什么
有组织的大脑的未来
互联网时代,真正重要的不是你已经掌握了什么知识,而是知道在哪儿查找这些知识,怎样确定答案是否合理。我们需要测试信息、评估信息。这是我们必须让我们下一代学会的能力——清晰、透彻、批判、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9章 垃圾杂物抽屉的力量
保持弹性的分类
有条理、有组织意味着“所有物品都放在了应该放的位置”,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给自己留有一个放置杂物的模糊分类——电脑中的杂项文件夹,厨房里的杂物抽屉。正如道格·美林所说,组织也给了我们适当混乱的自由。
在线试读
第2 章 注意力及记忆是怎样工作的
厘清思路的第一要务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错觉的世界。我们认为自己已经意识到周围的一切事物。我们看见了一个不间断的完整的视觉世界,一幅由许多小细节构成的画面。每个人都有盲点,但由于枕叶皮质有效地填补了缺失的信息,我们对自己的盲点一无所知。这个盲点也一直隐藏得很好。无意视盲实验(正如我们第1 章提到的大猩猩录像实验)表明,尽管自我感觉已经观察到了一切,事实上,我们只观察到了世界很小的一部分。
我们会观察周围的事物,一部分是由于意志(我们选择注意某些事物),一部分是由于对危险的警报系统,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大脑的异常行为。大脑已经预设好,让我们能够自动分类,而不需要意识的干预。当预设的系统与大脑自动分类方式发生冲突时,我们就会遗失物品,错过约会,忘掉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坐在火车或飞机上时,你呆呆地望着窗外,根本没有特意观察任何事物。你可能会发现,时间很愉快地过去了,但你的记忆里根本没有你真正观察到的事物、你真正思考的事情,或者你根本记不起那一阵究竟流逝了多少时间。你也许还有过类似的经历,坐在海边或湖边,让大脑漫游,享受放松的感觉。在这种状态下,一种思绪可能会向另一种思绪无缝转移,想法、视觉图像、声音、过去、现在、未来都融合在了一起。思绪向内——意识流思维联系更松散,其状态就像晚上做的梦,我们也将其称为白日梦。
这种大脑特殊状态的显著标志是不同思维与想法之间的流动,感觉与概念之间的无障碍状态。这也可能让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瞬间找到思路。这一发现——支持更流畅和非线性模式思维的特殊大脑状态——是神经科学过去20 年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这种状态激发了我们的意识,当我们不做任何事时,它会让大脑切换到出神的状态;当做的事情很无聊时,它又会绑架你的意识。这种状态很多时候都会出现:你发现一本书已经读了好几页,却一个字也没看进去;在高速公路上开了很长一段路,却突然发现自己不知身处何地。这也跟你突然发现一分钟之前还在手里的钥匙现在却不知何处的机制是一样的。当这一切发生时,你的大脑去哪儿了?
设想、规划人生,设想自己处于某种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唤起同情,回忆之前的人生,这些都与白日梦或神游神经网络有关。如果你突然停下正在做的事情,开始设想接下来某些行为的后果,或者接下来可能会遭遇的情形,你的大脑会指挥你的眼睛向上翻或向下看,而不是直直地盯着前方,你会全神贯注地进入某种思维中:这就是白日梦模式。
这种白日梦模式的发现并没有受到大众媒体的诸多关注,却改变了神经学家对注意力的看法。白日梦与神游,正如我们所知的那样,是大脑的一种自然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在做白日梦(或神游)后会感觉舒坦,为什么度假和小睡能让人恢复精力。人类对这一系统的倾向是如此明显,发现这一现象的马库斯·赖希勒将其命名为“默认模式”。这是一种放松的大脑状态,当你无所事事时,当你躺在沙滩椅或仅仅躺在安乐椅上,喝着单份麦芽威士忌时,你的大脑都会从一个主题神游到另一个主题。这并不是由于你不能从起伏的思绪中专注于一个主题,而是你根本不需要回应任何的单一念头。
这种大脑神游状态与高度专注于某项任务时的状态有着很大反差,例如当你在报税时,在书写报告时,在陌生城市找路时。这种高度关注任务的模式是注意力的另一种主要模式,主要负责我们所从事的高级别的事情,研究者将其称为“中央执行系统”。这两种大脑状态形成了阴阳两极:当其中一种开启时,另一种就会关闭。当执行紧急任务时,我们的中央执行系统就会开启。大脑神游网络被压抑得越多,我们完成任务的准确性就越高。
神游模式的发现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很难注意某件事情。“注意”这个短语其实很形象,里面富含一些有用的信息。我们的注意力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就是一个“这个或那个”的零和游戏。我们会注意它,无论是出于我们的意识,还是我们的注意力过滤器认为它很重要,都会将其推至注意力焦点的最前端。当我们注意一件事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将注意力从其他事物上转移开。
我的同事维诺德·梅农发现,神游模式实际是一种神经网络,它并不局限于大脑中某一特定位置。相反,它与分布在大脑中不同的神经集群相联系,一个接一个,构成了类似道路或者网络的东西。从神经网络的角度思考大脑究竟是怎样运转的,是神经科学近期最意义深远的发现。
20 多年前,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经历了一次变革。心理学家们那时仍主要采用几十年前的旧方法,通过一些客观的、可观察的事物来研究人类行为,例如学习单词,或在受干扰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的能力;神经学家还主要致力于研究细胞之间的沟通以及大脑的生物结构。心理学家无法弄清大脑物理结构中引发思维的器官;神经学家还停留在单个神经元的基础研究,难以研究实际行为。无创影像的发明开启了这场革命。无创影像是一系列类似于X射线的工具,不仅呈现了大脑的回路与结构,也呈现了人类在存在思维与行为时大脑是怎样运转的——思维中的大脑是怎样运转的。如今,人们对一些技术,例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以及脑磁描记法(MEG)等的缩写都已经非常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