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父母需要培训,孩子才能成长
内容简介
读懂孩子家庭教育十人谈是全国范围内十位家庭教育界专家,通过不同层面,不同的方法为我们家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带来前沿、鲜活的教育理念。 当今社会,家庭教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但不少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知识或者方法上都存在不少的困惑和误区,为了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水平,引导各位家长在注重自身修养的同时,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上海社会科学院携手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和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上海学校共同打造了“上海市家庭教育高峰论坛”,邀请全国范围内十位家庭教育界专家通过不同层面,不同的方法为我们家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带来前沿、鲜活的教育理念。这十位专家或为知名学者,或为家庭教育专家,他们围绕家庭教育各抒己见。
作者简介
杨雄,社会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主要研究领域:社会治理、社会调查与决策咨询、教育社会学、独生子女与家庭教育、青年思潮与青年文化等。近年来出版著作《社会凝聚力:国际视野与本土探索》、《上海民生民意报告》(2016-2018)、《巨变中的中国社会》、《巨变中的中国青年》(专著)、《教育合作论》(合作)、《儿童福利政策》(主编)、《中国青年发展演变研究》(专著)等,主编《上海社会发展蓝皮书》、《上海社会报告书》(年度)。
目录
序
从“望子成龙”到“望子成人” 杨雄等
关系大于教育 李凌
发现父亲 郁琴芳
“80后”的我遇上“10后”的你 田儒钦
用“三心”心心相印 鹿永建钱红林
三招教出快乐学霸 张珊
情绪表达让亲子关系更融洽 周颖
怎样教孩子学古诗词 胡中行
谈传统伦理道德教育 孔祥林
在慈悲与勇气之间 张文质
后记
前言
序
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新春团拜会的讲话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从社会结构而言,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单元,营造良好的家风、弘扬家庭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最为重要的基础,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从人的发展序列而言,家庭是个体生命成长的最初始的场所。家庭教育与学校最大的区别在于:第一,家庭教育是个别化的教育,针对孩子个别的关注、指导和教育,必须由家长来完成,学校无法替代;而学校则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教育,提供的只是一个公共的、普遍的教育,需按照统一进度、统一的课程,很难真正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差异。第二,家庭教育是终身性、示范性的教育。从生活时空来看,多数时间孩子是在家与父母一块儿度过。学校对于孩子只是人生的一小段,因此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比学校要大得多、长得多。第三,从教育内容上看,与学校主要是传授知识不同,家庭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第四,从法律责权利上看,孩子与家长具有天然血缘关系,这是学校、老师无法替代的,故每一个家庭监护人都应有教育孩子的责任。
当代父母大多是“70后”、“80后”,由于他们中许多人接受过高等教育,甚至不少有海外留学经历,他们与孩子相处变得更加民主、更加平等,但年轻的父母依然遭遇许多新挑战:时代变化太快,“70后”、“80后”家长的成长环境明显异于“00后”、“10后”孩子的成长环境,许多生活概念完全不同,许多知识、经验已跟不上孩子的视线、需求,这是现代父母面临的最大挑战。
除此以外,孩子学业与升学竞争压力仍然较大。高考、中考指挥棒,经层层放大,最终将压力传递到了每一个家庭,导致学生学业负担尚未完全减轻。一方面,社会天天在喊“减负”;另一方面,家长们又被迫给孩子“施压”。此外,中国代际关系是“反哺模式”,父母对子女几乎是无限责任。因此,时下不少家庭对“家庭教育”的诠释主要还是抓孩子的学习。一项全国调查显示,52.5%的家庭教育仍然着重“为孩子安排课余学习内容”;34.6%的家庭在“陪着孩子做功课”。反而忽略了对孩子身心健康、做人教育这些家庭最基本职责的履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不少家庭在育儿职责上的“越位”或“错位”现象。
教育始于家庭。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养方式深深影响着孩子。在一个人的教育中,父母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关键,对一个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进行得最早、时间最长。父母的教育是在孩子模仿性最强的幼小年龄进行的,不但占其“先入为主”的便利,而且父母的形象示范,言传身教给孩子以终身影响。如果父母语言、行为、习惯不良,那就较难保证孩子在这些方面能做到优良。因此,做家长首先自己要学习,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与新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育儿能力。做父母的应明白,教育并不只是认字、读书、数数等,教育也包括孩子的举止行为、感知认知等各方面。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应成为孩子潜移默化的行为示范。比如父母相亲相爱关系融洽,脾气各方面都很好,那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会平易近人。
其次,让孩子在规则与自由中健康“成人”。“自由过度”会导致孩子任性放肆,如不服管教、攻击性强都与父母过度顺应孩子的自由需要有关。自由过度实际上就是放任纵容,对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和责任心是不利的,使孩子“长”不出个性却“长”出任性。而“规则过度”又易于致使孩子缺乏个性。有的父母认为听话的孩子让人省心,少惹出麻烦事儿来,这种观念多表现在控制欲望比较强的父母身上,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做事和思维的依赖性比较强,害怕尝试新事物,而且调整情绪变化的灵活性比较弱,这将影响孩子的创新意识与个性成长。因此,应倡导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又拥有自由的平衡教育策略。没有规则的自由是放任,没有自由的规则是遏制,都是家庭教育不得法的表现。
再次,培养孩子自信、悦纳,爱思考、善表达之品性。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想象力远比知识重要。在互联网时代,这一道理已经成为生动的现实。网络时代对于青少年而言,更重要的是具备如下能力:知识迁移与学习力,独立思考与表达力,坚毅与执行力,自我悦纳与抗逆力。这些与知识和文凭无关。但在当代快速变化、变动、变革的社会特别重要。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关键在于自己如何看待。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还要了解自身的弱点。
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重要的不在于孩子能考多少个100分,而在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让孩子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一项关于儿童兴趣与幸福感调查显示,如果有一件事情是孩子最喜欢做的,而大人又创造条件让他做这件事,那么他一定会很有幸福感。人有先天的基因,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完全是与生俱来的,但也不完全由后天的训练形成,而是由先天基因给出了某些能力和许多能力发展的框架,需要后天的经验来启动和发展。让我们和家长共同努力,读懂孩子,培养出自我悦纳、充满自信的一代,获得成功。
杨雄写于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