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慧眼看PDF电子书
傅斯年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国近代的署名学者。他渊博精深的学识、丰富深刻的思想,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欲了解民国学术之魅力,则傅斯年先生作品不可不读。
★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涌现的众多大师的杰出代表!杰出的学术领导人!
★胡适称之为“人间最稀有的天才。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
★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之一,号召史学家"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傅斯年作为北大派和留学欧美知识精英的代表,他是中国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科学化”的大力推动者,是中国文化“西化”倾向的人,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提倡者。在公共言论空间常常发表极富个性和冲击力的言论,是五四以来新文化的重要人物。他虽没有鸿篇巨制的理论著述,但留下的数量不多的文章所表现的坚定立场和明确取向,足以使其成为某种思想选择的代表,从而进入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视野。
他的学术研究成果“都具有开创性的意见和里程碑的意义”。他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界的领袖,创办和领导历史语言研究所二十多年,一大批名家学者汇聚在他的麾下。他领导进行的大规模殷墟挖掘、内阁大库档案整理,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傅斯年生活在外敌入侵、社会动荡的旧中国,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民族责任心,使他出入于学术与政治之间。抗日战争时期,他怀着书生报国的激情,主导舆论,讨奸御寇,为抗日救国做了大量工作。他猛烈抨击国民党政权的各种弊端,揭露孔祥熙、宋子文的贪腐行为,被人称为“傅大炮”。
由于种种原因,1949年傅斯年去台之后遭大陆封杀。内地读者对他的了解远远不够。 《傅斯年文集(套装共6册)》出版或可弥补这一遗憾,值得收藏!本套书也是目前在kindle店傅斯年先生唯一的套装上架。
《傅斯年文集(套装共6册)》收入了傅斯年在历史、教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作品,以方便读者了解傅斯年其人、其文。
●书中涉及到了中华文化的发端、早期发展、正统传承等史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
●套装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诗经讲义稿两大部分,系为大学任教期间所留下的讲稿。此两种讲义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教科书,在各大院校是必修课。呈现了作者所带有的鲜明时代性的研究方法、理念和内容。显示出一个具有深厚国学积淀和系统西学思想素养的年轻学者的学术眼光。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是傅斯年生前未能完成的一部中国古代史专著。这本未竟之书,已足以使傅斯年坐上20世纪中国史学大师的宝座,享有大师的荣誉。
内容简介——慧眼看PDF电子书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按照11个专题分为11堂课。这11堂课详细地介绍了叙语、泛论、诗部类说、楚辞余音、论伏生所传《书》二十八篇之成分、最早的传疑文人、贾谊、儒林、五言诗之起源等知识,是青年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一本读物。对中国上古至近代时期的文学史作了断代研究,论及诗、史、文、论,对某些专题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宏观上涉及文学史研究之方法论,颇具启发之效。
《东北史纲》是傅斯年在“九一八”事变后心焦如焚的情绪下赶出来的作品,主要是为了说服国联李顿调查团东北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此书大概旨在根据史书之记载证明东北属于中国,以驳斥日人“汉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之谬论。
《战国子家叙论•史学方法导论•史记研究》集中了傅斯年的三部残稿。《史学方法导论》只余“史料论略”部分,举例分析了不同类型史料的考证案例。《史记研究》是一部讲义,讨论了几个有关《史记》作者与篇章的专门问题。《战国子家叙论》是对战国时代各思想流派与思想家的考察。
《诗经讲义稿》讲义十二篇,大体写于民国十七年是二月,系傅斯年1928年在中山大学任教期间所留下的讲稿,是近代《诗经》研究史上一部重要并具有典型性的著作,呈现了作者所带有的鲜明时代性的研究方法、理念和内容。该书为傅斯年《诗经》研究的第一部分,以叙录《诗经》诸篇为主。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是傅斯年先生有关中国上古先秦史的研究性论文集,一共收入了五篇代表作:《夷夏东西说》、《姜原》、《周东封与殷遗民》、《大东小东说》、《论所谓五等爵》。篇与篇之间有联系,有系统性,探讨涉及到了中华文化的发端、早期发展、正统传承等史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这几篇都是在发表当时极具新意,对古史研究有突破性和开创性意义的论述,其中的发现使史学界对中国上古史的认识有了系统的脉络可循。
《性命古训辨证》是傅斯年先生论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的一部杰出著作,它将商周甲骨文、金文到先秦诸子典籍中的“性”“命”二字逐一统计并分析,以其来源与演变论述先秦诸子的思想,最后推断宋明理学为先秦思想的承继与总结。此书从训诂学、考据学、语言学方法入手以微观字形、字义建构宏观思想史,鲜明地体现了傅氏“哲学乃语言学之副产品”的治学思想和严谨的学术风格。
作者简介——慧眼看PDF电子书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 1918年组织创办新潮社,编辑《新潮》月刊。与《新青年》齐名。1919年底赴欧洲留学,1926年冬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1927年任该校教授,文学院长,同年在中山大学创立语言历史研究所,任所长。1928年受蔡元培之聘,筹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同年底历史语言所成立,任专职研究员兼所长,1929年兼任北京大学教授。其间先后兼任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央博物院筹备主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等职。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任台湾大学校长。1950年12月20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