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慧眼看PDF电子书
正和岛研究团队,历时10个月,遴选40位商界领袖、学界翘楚、意见领袖,再和他们一起,精心挑选出最能反映其认知事物本质能力的代表作。这些文字不但呈现出通向罗马的无数条道路,还可能帮你找到离自己最近的那一条。
作者简介——慧眼看PDF电子书
正和岛
中国商界高端人脉深度社交平台
通过信任链接、标签画像,精准高效链接全国,乃至全球的企业家,让商业世界更值得信任,是全球第一家将线上互动和线下活动完美结合,为企业家群体提供缔结信任、认知提升及合作共赢等综合价值的创新型服务平台。岛邻机构、部落、正和塾学习小组是岛上新型社群的主要形态。
截至2018年6月,正和岛拥有近7000名亿级以上的企业家核心用户"岛邻",30万中小企业家及创业者的正和岛APP用户,以微信公众号等各种服务方式直接覆盖以商界为主的各类高端人群及决策者近200万人。
正和岛研究院
由国内一批代表性的企业家、专家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中国商界智库。
定 位:中国企业界的"思想孵化器"
使 命:推动中国企业家精神升级,形成新商业哲学
愿 景:打造成为企业家的精神家园
重点研究方向:营商环境与新政商关系,中华商道与企业家精神
目录——慧眼看PDF电子书
序言① 我们离本质有多远 / 刘东华
序言② 致敬40年 / 陈春花
序言③ 顺应时势,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 林泽炎
01 正心
你最真诚相信的,就是最有力量的。
愿力人生
作 者:李嘉诚 长江集团创始人
点 评:徐二明 汕头大学商学院院长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作 者:褚时健 褚橙创始人
点 评:赵曙明 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
追逐梦想,开启新商业文明
作 者:马 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点 评:秦 朔 “秦朔朋友圈”创始人
企业家精神和商业文明漫谈
作 者:秦 朔 “秦朔朋友圈”创始人
点 评:茅忠群 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先问是非,再论成败
作 者:刘东华 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
点 评:胡葆森 建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02 驭势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中国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作 者: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市场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
点 评:陈东升 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
一个经济学人眼中的未来
作 者: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点评1:王 林 正和岛首席经济学家,中国民主
促进会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点评2:贾林男 正和岛林男工作室创办人
敬畏规律,相信未来
作 者:王 林 正和岛首席经济学家,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点 评:张肇麟 HBC(汉彬洲)翰澜咨询主席
通向互联网未来的七个路标
作者:马化腾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
点评1:何 刚 《财经》执行主编,《哈佛商业评论》主编
点评2:余玉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
从苏宁发展看企业转型与创新
作 者:张近东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
点 评:何伊凡 “盒饭财经”创始人
东方希望的“势”“道”“术”
作 者:刘永行 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
点 评:苏 勇 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
因时而生,因市而兴,因势而变
作 者:陈东升 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
点 评:黄丽陆 正和岛执行董事、总裁
打好互联网下半场的三条路径
作 者:王 兴 美团点评集团董事长兼CEO
点评1:李志刚 新经济100人创始人
点评2:金错刀 爆品战略研究中心、“金错刀频道”创始人
03 明道
企业家必须用“新三观”—全局观、未来观、全球观来面对未来。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作 者:张瑞敏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
点 评:刘文瑞 西北大学教授
鹰的重生
作 者:李东生 TCL集团董事长兼CEO
点 评:陈春花 正和岛首席管理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企业成长的七道分水岭
作 者:宁高宁 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
点 评:陆雄文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行业先锋:为什么领先
作 者:陈春花 正和岛首席管理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点 评:张瑞敏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
转型期的中国民营企业
作 者:刘永好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点 评:陈春花 正和岛首席管理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复星的投资哲学和二十多年发展的思考
作 者:郭广昌 复星集团董事长
点 评:王方华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特聘顾问,原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决胜未来商业的四种力量
作 者:冯 仑 御风集团董事长,万通集团创始人
点 评:樊 登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
企业家需要“四个自信”
作 者:曹德旺 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
点 评:赵曙明 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
商道与商业
作 者:胡葆森 建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点评1:冯 仑 御风集团董事长,万通集团创始人
点评2:王正翊 《中欧商业评论》主编
回归转型的本质
作 者:方洪波 美的集团董事长
点 评:陈春花 正和岛首席管理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用“工业精神”建立行业标准
作 者:董明珠 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点评1:余玉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
点评2:许 正 直方大创新中心创始人,原GE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中国企业的失败基因
作 者:吴晓波 “吴晓波频道”创始人
点 评:陈 为 正和岛总编辑
04 优术
谁来呼唤炮火?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
从田野走向世界
作 者:鲁冠球 万向集团创始人
点 评:邬爱其 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副院长
管理三要素
作 者:柳传志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
点 评:秦 朔 “秦朔朋友圈”创始人
我的战略观
作 者:曾 鸣 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
点 评:颜杰华 《商业评论》主编
我的品牌观
作 者:艾 丰 品牌联盟智库主席,原《经济日报》总编辑
点 评:王 永 品牌联盟(北京)咨询股份公司董事长
将混合所有制进行到底
作 者:宋志平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点 评:周放生 中国企业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吉利集团的底层密码
作 者:李书福 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点 评:吴晓波 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小米如何成功逆转
作 者:雷 军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CEO
点评1:毛基业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
点评2:苏 勇 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
解密万达执行力
作 者:王健林 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点 评:水 皮 《华夏时报》总编辑
“蒙牛模式”的16个“支点”
作 者:牛根生 蒙牛集团创始人,老牛基金会创始人、名誉会长
点评1:何伊凡 “盒饭财经”创始人
点评2:张 刚 财视传媒CEO
方太的家族企业传承
作 者:茅理翔 方太集团创始人
点 评:施星辉 正和岛研究院执行院长兼首席研究员
05 和合
管理的未来,就是“赋能与激活人”。
管理的灰度
作 者:任正非 华为集团董事兼CEO
点 评:田 涛 浙江大学睿华创新管理研究所联席所长,华为国际咨询委员会顾问
我的三条标准线
作 者:王 石 万科集团创始人、董事会名誉主席
点 评:白长虹 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
“中国式合伙人”如何才能成功
作 者: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
点 评:何 力 界面联合创始人兼CEO
情、理、法,孰先行
作 者:马明哲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
点评1:秦 朔 “秦朔朋友圈”创始人
点评2:刘文瑞 西北大学教授
21世纪的新型领导力
作 者:马蔚华 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原招商银行行长兼CEO
点 评:杨 壮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联席院长
后 记 追寻商业思想的轨迹
附录① 入选人名单
附录② 特约点评人名单
前言——慧眼看PDF电子书
序言1
Preface
我们离本质有多远
40年,对一个人来说几乎意味着全部生命的主要黄金时段;对整个人类呢?其实也不算太短,因为它基本代表了人类文明史的1%。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对中国、对世界,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1%啊!
这个1%之所以了不起,最醒目的是中国经济、中国体量的崛起和放大;中国经济、中国体量的重要支撑是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尤其是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所代表的企业家精神。
记得一位朋友曾经和我说,改革开放以来诞生的这批代表性的企业家,他们所经历的人生和事业的跨度太大了,他们身上所承载的硬成就和软实力,均为世所罕见,对中国商业史乃至商业思想史都有着“活化石”般的标本意义。是的,那个朋友用的就是“活化石”这个词,形象而准确。
本书所选入的企业家,基本上都具备了“活化石”的标准。本书所选入的大部分文章并不是最新的,而是在这40年中,在每个人及其企业的特定发展阶段最具有时代感和代表性、最能反映作者对事物本质认知能力的思想。选入的专家学者和意见领袖,则直接依据的是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商业洞见。
服务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这么多年,我的一个重要发现就是,判断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最简单有效的标准,是看其是否具备直击本质并驾驭本质的能力。因此,这40年40人的40篇文章,根本上是帮助读者发现商业本质,触摸时代脉搏,寻求发展规律。用心通过这些文字与作者对话,形成心与心的链接,不但能找到通向罗马的无数条道路,还可能找到离自己最近的那一条。
当然,对于终极真理和本质,我们只能无限接近,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到达,因此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也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同探索和创新。在无限接近本质的过程中,让中国企业走得更远更久,做得更强更大,因为商业的健康和美好,而让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健康和美好。
是为序。
刘东华
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
序言 2
Preface
致敬40年
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是一场始于经济的变革,它带来的变革却不止于经济;这是一场始于中国内部的变革,它带来的变革却不止于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失时机地成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命题。走到今天,正是由于坚持了中国特色,我们才能连续在40年间取得高速、高效的持续发展;我们把中国卷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中国企业的崛起是全球化的历史必然。
40年间的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和技术的重大转变,同时这些转变也必然带来社会和政治的诸多问题;此外,我们也经历了世界经济的重大转变—金融危机、技术革命、知识经济、全球气候等问题,还有令人不安的恐怖主义和军备竞赛。但是,对于中国而言,我们至少拥有了一个崭新的经济,我不知道是否能够把这种经济,也像德鲁克先生描述美国经济那样,称之为“企业家经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开始了企业家和企业推动经济与变化的时代。
所以,当我们决定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时候,选择40位企业家以及研究企业家的作者,在过去40年中他们的代表性观点,可以让我们有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去感受这40年的变化与进步;通过这40篇文章,以及几十位专家的点评,可以让我们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视角,去理解这40年变化的价值与成长。
过去40年,是什么驱动了我们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繁荣?持续推动增长和繁荣的内在力量又是什么?我认为根本的核心就是企业家的出现和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新,创新一定源于实践。我之所以敬仰很多企业家,就是因为这些企业家拥有企业家精神中创新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其实是一个踏实的行为,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动作,并不是你要证明你是怎样的人,而是你要实实在在地去做,你要通过一步又一步的行动,把美好的产品、美好的生活和每一个人的进步融合在一起,把所有的价值真正地创造出来。仔细去阅读这些文章,你会和我一样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作为中国本土企业的研究者,我们深知在未来的时间里,无论是技术、宏观环境、国际市场以及文化影响,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会带来商机,也会带来挑战,无论当下我们是多么领先,我们都很清楚这只是暂时的领先,如果想要保持持续的领先,需要做出卓绝的努力、坚定的转型以及与变化融合在一起。那些努力做到这一切的企业继续保持着行业先锋的本色,而那些停留在原有的领先优势上不愿意做出改变的企业,则陷入了停滞的泥塘。过去30年的研究,我们发现,每一个行业先锋企业和成长企业都充满着年轻企业的热忱、勤奋与雄心;每一个行业先锋企业和成长企业都更扎实地行动,不断地自我批判和反思,从失败中获取价值,愿意与强者对话并从中学习,热爱创新并创造全员创新的环境与氛围。它们的每一个尝试,都值得我们欣赏;它们的每一个创造,都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因为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变化,我们有机会站在全新的起点上,我们需要做一些根本性的改变,我们必须持续地进行价值创造和创新求变,否则就会错过时代给我们的机遇。我们向40年致敬,最需要致敬的就是我们不断创新的精神,并且要把创新精神持续变成我们的习惯和行动。
陈春花
正和岛首席管理学家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序言 3
Preface
顺应时势,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使之健康发展和成长,我历来都要求自己在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各种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多到基层去、多到企业去,拜企业家为师。一年下来,我总要看上百家企业,和几百名企业家座谈交流。看得多了,听得多了,免不了会思考怎样认识民营企业的地位作用、什么样的企业才是健康的、如何才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等问题。
作为全国代表性的企业家社群,正和岛集聚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资源,在企业家精神与营商环境研究方面也素有积累。2018年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专门委托正和岛开展了全国各省份营商环境评价研究。因此,我与正和岛创始人刘东华先生以及执行院长施星辉先生接触较多。值此改革开放40年之际,正和岛特别推出《本质》一书,梳理本土商业思想的发展轨迹,帮助企业家提升把握商业本质的能力,非常有价值。我应邀作序,并借此机会谈谈对民营经济40年发展历程的观察与思考。
回首改革开放40年,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逐渐发展壮大。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民营企业已超过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已超过7000万户。当前,民营经济对国家的税收贡献超过50%,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占比均超过6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占比超过70%,城镇就业占比超过80%,市场主体占比、对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9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得益于40年来改革开放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的良好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得益于民营企业自身的顽强拼搏和积极进取。可以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史;就是一部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民营经济砥砺前行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民营企业家艰苦创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作用的贡献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孕育新红利、催生新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仍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施展才华的空间更加广阔、机遇更加多样、前景更加美好。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对企业而言,就有外部的诸如中美贸易摩擦、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政策落实不到位、社会全面转型,以及内部的诸如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企业代际传承发展、市场需求个性化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这些影响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面对困难和挑战,退缩吗?我想这不是优秀企业家精神的体现,也不是企业家的做法。面对困难和挑战,依然沿袭过去的老路,找门道、走关系、圈资源、拼胆量吗?我想这是时代所不允许的,也是当下行不通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作为“自己人”,怎样才能坚定信心,致力创新创造、合力开创民营经济更加美好的明天,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真正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担当,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呢?
就宏观战略层面来看,新时代企业家应有新使命、新担当。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作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稀缺资源,理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强指引下,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地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积极贡献。那么,新时代的企业家应该承载什么样的使命担当,才能继承过去的荣光、创造未来的辉煌呢?就全球发展空间来看,新时代的中国企业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就战略目标实现来看,新时代的中国企业要为“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就当下企业经营现实来看,新时代的中国企业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就企业经营层面来看,唯有练好内功,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才是正道。观察40年来国内企业的探索实践,在其本质上那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企业,除了政策的积极支持外,大都是积极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历史洪流中,专注专心于“三性”,即市场的广阔性、竞争的差异性和专业的精益性,才能有效应对发展中的各种不确定性,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轨道。在企业经营实践中,所有新兴技术、模式的创新及应用不过是“三性”的理性推进,体现在具体举措上,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市场准入的争取,基于发展诉求,推动改革释放更多的发展空间;二是政策措施的保障,基于问题导向,不断推动支持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技术、信息、人才等政策措施的完善;三是持续创新的实践,基于做好企业的理想目标追求,不断创新推动企业的产品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四是治理规范的遵循,基于合规合法原则,开展诚信守法市场竞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五是社会认同的营造,基于企业作为社会主体的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就企业家层面来看,优秀者大都体现了“实事求是(实)、坚忍不拔(忍)、创新求变(变)、贡献社会(慈)”等优秀的中华传统智慧。社会上有人一提到民营企业家,就与奸诈、不讲信用、投机取巧、污染、风险、腐败等词联系在一起。实际上,40年来,伴随着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他们善于学习,敢闯敢试,勇于创新,敏锐捕捉市场需求,是创新发展的先锋队;他们融入历史大潮,积极参与国家战略,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他们义利兼顾、以义为先,关爱员工、扶贫济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贡献社会的践行者。正是基于这些优秀品质,他们带领企业创建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牢牢把握市场经济发展机遇,与时代共奋进,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今天,更为可喜的是,一批视野广阔、奋发有为的80后、90后新锐创业创新者走向经济舞台,抓住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加快进入新兴经济领域,有的正在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他们作为优秀的“继创者”,是推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继承和发扬了老一代企业家听党话、跟党走的光荣传统与创新精神、拼搏精神、担当精神及奉献精神,担负起民营企业代际传承与转型升级的重任,积极投身国家发展战略,自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表率和践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典范。
林泽炎
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主任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