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分波兰1772-1795 不理性共谋、地缘争霸、欧洲革命与民族消亡

 

编辑推荐

叶卡捷琳娜大帝是瓜分波兰的始作俑者,俄国是瓜分波兰的最大受益者,为什么叶卡捷琳娜大帝短期理性长期不理性,贪图眼前利益而后患无穷?

奥地利玛丽亚·特蕾莎女皇为什么放弃传统的维护波兰领土完整的政策,转而参加第一次瓜分波兰?第二次瓜分波兰中,奥地利为什么被排除在外?第三次瓜分波兰中,俄国如何利用奥地利与普鲁士的矛盾,拉拢奥地利反对普鲁士,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缓冲国消失的战略危害到底有多严重?

波兰被瓜分前,欧洲一切战争都是争霸战争;波兰被瓜分后,为什么统一欧洲的战争变成了主要形式?

拿破仑、尼古拉二世、德皇威廉二世与希特勒为什么无法统一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爆发,“欧盟”为什么会登上历史舞台

只有读完这本书,你才能理解!

内容简介

乔治·肖-勒费弗的大作《瓜分波兰:不理性共谋、地缘争霸、欧洲革命与民族消亡》出版时,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正酣。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波兰被瓜分后的必然结果。波兰被瓜分前,是欧洲的大国,充当俄国、普鲁士与奥地利三大强国的缓冲国。这时,欧洲战争充其量就是争霸战争。然而,波兰被瓜分后,俄国、普鲁士与奥地利三大强国接壤了,失去缓冲了。从此,争霸战争成为统一战争的附属品,统一战争成为欧洲战争的本质形态。因此,更大规模的战争——洲际战争或世界战争——就不可避免。第一个梦想统一欧洲的是拿破仑,但他梦碎莫斯科;第二个是尼古拉二世,但他梦碎克里米亚;第三个是德皇威廉二世,但他梦碎“一战”。后来,希特勒也想统一欧洲,但他梦碎“二战”。历史经验表明,武力统一欧洲是不可行的,但欧洲统一是符合各国、各民族的利益的,最后和平统一成为主流,于是“欧盟”登上了历史舞台,而这一切都源于瓜分波兰。

作者简介

乔治•肖-勒费弗(George Shaw-Lefevre,1831—1928),英国自由党政治家,著名历史学家,研究波兰史和土耳其史的权威学者。生于英国巴特西,毕业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1868年至1893年,历任英国贸易部副大臣、内政部副大臣、海军部副大臣、枢密院顾问、劳工首席专员、邮电部大臣、中央布拉德福德议会议员。他的政治生涯精彩辉煌,他的学术贡献也可圈可点。他毕生致力于波兰史和土耳其史的研究,成为当时英国乃至欧洲重要的学者之一。除了《瓜分波兰》一书外,他的代表作还有《土耳其帝国:兴起与衰落》《土耳其帝国:1288—1914》等。

目录

第一章 波兰无政府状态

第二章 第一次瓜分波兰(1772年)

第三章 波兰宪法改革

第四章 反法联盟

第五章 普鲁士背信弃义

第六章 俄国入侵波兰

第七章 第二次瓜分波兰(1793年)

第八章 波兰如何拯救法国

第九章 波兰起义

第十章 奥地利退出反法联盟

第十一章 镇压波兰起义

第十二章 第三次瓜分波兰(1795年)

第十三章 拿破仑和华沙公国

第十四章 维也纳会议对波兰的重新瓜分

第十五章 俄国、普鲁士与奥地利分治下的波兰

前言

许多年前,我对瓜分波兰的历史做了详细的笔记。笔记内容主要摘自海因里希·冯•西贝尔和艾伯特•索雷尔分别编著的《法国大革命史》中的若干卷。当时,瓜分波兰的历史之所以引起了我的兴趣,主要是因为波兰的悲剧与1792至1795年大革命中的法国的命运有着紧密的关联。似乎在我看来,这种关联并未受到英国历史学家的充分关注。然而,许多其他事情占用了我的时间,使我未能继续深入研究这段历史。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伊始,曾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肢解波兰的俄、普、奥三国,对外宣布了各自的意图:在战争结束时,它们尽最大的能力,以自治政府的形式将波兰各省重新统一起来。我突然想到,或许我能用重新统一波兰带来的可能优势,去讨论重新统一会引发的问题,从而使我的笔记扩展成为内容简洁、通俗易懂的三次瓜分波兰史。

 

海因里希·冯•西贝尔写《法国大革命史》时,明显偏袒他的祖国。虽然他以相当公正的态度叙述了普鲁士犯下的大部分罪行,而非全部罪行,承认普鲁士某些行为无异于“完全背信弃义”,但他却在书的结尾替普鲁士的罪行辩护,认为为了德意志的利益,“背信弃义”是正当的、必要的。然而,艾伯特·索雷尔以截然不同的观点,叙述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我已经核对了两位历史学家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的叙述,同时参阅其他有关方面的史料,补充了这段历史。最后,我得出的结论与海因里希·冯•西贝尔恰恰相反。与托马斯·卡莱尔所著《腓特烈大帝史》一书在第一次瓜分波兰的交易中普鲁士国王应承担的责任方面相比,我们的观点不同。

 

我查阅了其他许多关于波兰的资料,其中包括克劳德-卡洛曼·德·卢利耶尔所著《波兰无政府历史》,艾伯特·索雷尔所著《东方难题》,弗莱彻1830年出版的《波兰史》,冯•毛奇所著《波兰史》,《剑桥欧洲现代史》中关于谴责波兰的章节,斯克林所著《俄国史》,伯恩哈德·冯·比洛所著《德意志帝国》以及不少与瓜分波兰有关的回忆录。我去档案局查阅了英国外交部与英国驻其他国家的外交代表与瓜分波兰有关的往来信件。已故的威廉·爱德华·哈特波尔·莱基先生在他的著作—《英格兰史》中提到第一次瓜分波兰时指出了往来信件对研究历史的重要性。

 

本书附了四幅地图。前两幅地图既显示了1772年以前波兰王国最初的版图,也标出了波兰遭三大邻国三次瓜分时被夺取的领土部分。我发现划出第二次瓜分波兰的边界线很难,因为权威史学专家在这方面的观点不一。有关第二次瓜分波兰边界线的划分,我主要参照了《剑桥欧洲现代史》一书中提供的地图。史学界对三大列强在瓜分波兰过程中夺取的波兰的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的观点也大相径庭。在本书中,我提供的数据肯定带有保留的成分。第三幅地图划出了华沙大公国的边界线。该边界线包括1807年《提尔西特条约》划定的部分,1809年奥地利在瓦格拉姆战役败北后,将其两次瓜分波兰所得的土地划给华沙大公国的部分,1815年《维也纳条约》划定的沙皇俄国统治下的波兰王国的部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按照个人意愿增加的华沙大公国的部分。第四幅地图中,我竭力展示了当今波兰的人口分布状况。实际上,用明确的线条标出各民族的人口分布状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波兰人与德国人、俄国人和鲁塞尼亚人的比例由80%逐渐下降到20%,甚至更少。因此,读者从地图中可以看出将肢解后的波兰各地区重新统一为一个自治政权面临的问题的复杂性。

 

布赖斯伯爵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在此,我深表谢意。拜勒女士给予我不少善意的帮助,我由衷感激。

电子书信息 瓜分波兰1772-1795 不理性共谋、地缘争霸、欧洲革命与民族消亡 13.86M
获取电子书

本站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瓜分波兰1772-1795 不理性共谋、地缘争霸、欧洲革命与民族消亡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