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平到延安:1938年美联社记者镜头下的中国 收录汉森特藏中最珍贵的照片194张

 

编辑推荐

☆看这本书,像是在看汉森的战地直播。受伤的马匹不时发出凄惨的嘶鸣;冒烟的车辆里还有血肉模糊的士兵;壕沟里堆满无辜百姓的尸体,他们双手被缚,表情痛苦;成片被炸毁的建筑,一眼望不尽;空袭后炸弹留下的深坑,让人后怕,那一次汉森自己都差点命丧空袭……空气中是硝烟和尸体腐烂的味道,一开始汉森也吓得不轻,拍照的手颤抖不止,眼前的画面扭曲变形。著名的抗战博物馆——建川博物馆有句题词“因为热爱和平,所以收藏战争”,战争的残酷非经历难以体会,我们出版这本书,就是为了尽可能呈现战争的原貌,让大家明白战争的恐怖、和平的不易、现世的幸福。

☆在汉森的日记和照片里,你能看到战争的绝望;但是,你也能看到意想不到的乐观和坚强。有一股红色的力量在保护着绝望的人们,带着大家一起捍卫生而为人的尊严、捍卫活着的权利、捍卫世代居住的家园。所以,这是一部绝望和希望交织着的作品,但走到延安的时候,希望彻底战胜了绝望。

☆战争是残酷的,但也会催生出勇气。书中有悲惨的场景,但也有罗曼·罗兰说过的英雄主义。在广阔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战士袭扰敌军、捕获俘虏、收缴战利品;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放下悲伤扛起家国责任;青年学子奔向延安学习军事知识,想要成为抗日力量……就像汉森在日记里说的,“在延安最令人感奋的经历莫过于发现人人都有一种使命感。随便一瞥他们拟定的计划,估摸半世纪以后才能完成。但是他们信心满满,就像已经订好了一份晚餐,半小时后就能送到”。

☆汉森值得人尊敬的地方不在于勇闯战场,而在于他秉持了一个记者公正客观的报道态度,他留下来的照片和文字,是可以被当作历史铭记的,这是现在的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新闻时最欠缺的精神。我们感谢曾经还有过这样的西方媒体人,他们用真实消除不同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间的隔阂,而不是刻意制造矛盾和不安。有时候,对我们而言,真实、客观就足够了。

内容简介

精选1938年美联社特约记者霍尔多·汉森所拍摄的反映中国抗战的历史照片194幅,涉及北平、冀中抗日根据地、晋南、延安等地;并配以汉森的旅行日记、新闻稿件、已发表文章。

照片展示了华北抗战游击区的诸多景象和蓬勃朝气,呈现出清晰的历史细节,展现大时代中一些小人物的命运,为史家研究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第一手鲜活的视觉文献。

汉森类似白描的写作手法,也向读者诉说了彼时中国的一个令人瞩目的变化,一支与众不同的抗战队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部队。

汉森的照片和文字,为中国抗战历史打上了一个注脚,同时,这个注脚带着一个旁观者的好奇与真诚,以及一份诗人的情怀。

作者简介

宋玉武,1958年生,现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馆员,曾编辑,出版英文图书3部: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Encyclopedia of Chinese-American RelationsBuilding Better Web Sites: A How-To-Do-It Manual for Librarians并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 卢沟桥—南苑战役(1937年7月)

第二章 | 冀中之行(1938年3月)

第三章 | 晋察冀边区之行(1938年6—8月)

第四章 | 西安—延安(1938年8—9月)

附 | 汉森发往美联社的新闻稿:

《中国民主的远景:采访毛泽东》,

1938年9月19日

|  汉森离开延安后

电子书信息 从北平到延安:1938年美联社记者镜头下的中国 收录汉森特藏中最珍贵的照片194张 32.67M
获取电子书

本站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从北平到延安:1938年美联社记者镜头下的中国 收录汉森特藏中最珍贵的照片194张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