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 史学考证思维与侦探小说趣味完美结合,破解“千古一帝”秦始皇从生到死的惊天谜团

 

编辑推荐

享誉国际的秦汉史专家、史学界“福尔摩斯” 李开元

历史推理开山之作:史学考证思维与推理小说趣味的完美结合

用侦探小说笔法写出司马迁不知道的秦始皇,环环相扣,拨开疑云,探问秦始皇不为人知的历史隐情,重返列国角逐的激荡时代,细数秦国崛起的纷纭史事:

吕不韦究竟是不是秦始皇的父亲?

临危受命、平定嫪毐之乱的昌平君为何在历史上被抹除姓名?

秦始皇的皇后是否存在?

秦始皇为何宠爱胡亥胜过公子扶苏?

秦始皇多忌的性格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

焚书坑儒坑的真的是“儒生”吗?

谁是抹黑秦始皇的幕后推手?

内容简介

秦朝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大部分史料已经散佚,许多史实已无从考证。但在《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中,李开元教授基于田野调查、出土文物和考古发现,糅合史学、考古学、医学以及法学等多元学科视角,运用吊线跟踪、混合洗牌等刑侦手法,大胆推测、小心求证,穿越千年迷雾,侦察你所好奇的有关秦始皇的一切。复活被严重误读的秦国历史,还原被历史妖魔化的秦始皇,对秦始皇及其周围的人物身世、背景、立场、政治活动和秦代宫廷政治网络做了全面的勾勒,从而使得如谜的秦朝历史,有趣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简介

李开元

198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任教。东京大学文学博士,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

曾先后受业于秦汉魏晋史名家田余庆、日本的东洋史学者尾形勇和西嶋定生,景仰司马迁,钦佩罗素。致力于恢复历史学的人文精神,倡导研究与叙事并重、文史哲贯通的风格。

另著有《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楚亡:从项羽到韩信》《汉兴:从吕后到文帝》(即出)等。

前言

序言/前言

 

世纪文景版序

这本书,是《秦谜》的第七个版本,第一个精装本。这本书装帧精致,图文并茂,是更好的一版。 之所以说是更好,有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是增补了大量的文物图照。这些图照,都是精心挑选的上品,有吕不韦戈、楚王熊悍鼎、 二十一年相邦(魏)冉戈、十七年丞相(熊)启(隗)状戈……这些镌刻在器物上的人名,一一复活了本书中的历史人物。其中,“十七年丞相(熊)启(隗)状戈”中的丞相启,是本书第三案的主人公,秦始皇的表叔,曾经做过秦国丞相的昌平君熊启。我正是从这件文物入手,将这个被埋没了两千多年的神秘人物钩沉出来的。

琅琊石刻文、泰山石刻文、峄山石刻文、战国纵横家书、黑夫家信木牍、诅楚文……这些图照,是另一类文物,都是书中涉及的重要文件。其中的诅楚文,是我重建秦楚“二十一代联姻结盟秘史” 的依据。诅楚文的出土地之一,在宁夏固原市东海子,是秦国祭祀湫渊水神的圣地。2016年 8 月,我得到宁夏考古所罗丰先生的帮助,有幸前往实地考察,当时拍下的照片,也成了本书增补的文物图照。

活字文化和世纪文景策划精装版《秦谜》时,我并无增补文字的想法。然而,当我过目了本书的排版,看到如此精心配置的大量图照时,大为心动,因为这些增补的图照,都是我冀望收入书中而未曾实现的。透过这些选配的图照,编辑的用心努力,也使我甚为感动。心动感动之下,我主动提出要作一些增补,专门写了《解构 〈史记·秦始皇本纪〉——重新书写秦始皇的历史》这篇文章,作为本书的附录之六。 这篇附录的底本,是一篇学术研究论文。[1]这篇论文,是我重写秦始皇历史的学术基础之一。在历史写作的领域,有无专业研究的素养,是辨别“野狐禅”和“信天游”的不二法门。我在写历史推理之《秦谜》时,之所以有充足而坚定的底气,正是来源于此。这篇附录的补入,提升了本书的可信度,加固了本书的学术根基。 我之所以说本书是更好的一版,第二个理由就在这里。

《秦谜》这本书,是我游离学术主流,放歌自游于民间江湖的产物。在我的 3 + N 的历史学知识构成中,定位在 N 的历史,自称游戏之作。[2]书出版后,意外受到广大读者的喜欢,我也因此结识了不少各个领域的朋友,有文学艺术界的,有社会科学界的,有理科工科的,也有企业政府的。最使我欣慰的是,这本书还得到了中学生的喜欢。我到各地讲演,常常看到他们的身影。

2017 年 8 月,在宁波市鄞州书店,我与鄞州中学的赵远刚老师,围绕《秦谜》一书做了长时间的对谈。相谈甚欢,受益匪浅。在那次难忘的访谈会上,在座有不少学生们的家长,大家都关心一个眼前的实际问题: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主课之外,在多种选修课中,应当如何选择?

当时,我的回答是:建议首选历史。我进而阐明理由如下:历史学在科学和艺术之间,是有科学基础的人文学科。选修历史,既可以培训逻辑思维,也可以培训形象思维,可谓是一举两得。

我的回答,基于多年从事历史研究、历史教学和历史写作的经验。《秦谜》这本书,凝缩了这些经验的精髓。

《秦谜》的形式,是侦探破案。历史研究,特别是其中的历史考证,与侦探破案类似,都是基于形式逻辑的推理,其思路和论证方式,也与理工科相通。《秦谜》的叙事,追求真与美的结合,其中的种种推测,根植于多面的想象力,在深处与艺术相连。至于本书图照上的不少文物,本身就是艺术品,不但是艺术欣赏的珍品,美术史研究的对象,也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历史是永恒的谜,因为我们不能再回去。如果我不能给你提供最准确的史实,我将给你提供最合理的推测。最准确的史实,是近于美的真;最合理的推测,是近于真的美, 都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2020年5月19日

 

注释

[1]《解构〈史记·秦始皇本纪〉——兼论 3 + N的历史学知识构成》,《史学集刊》2012年第 4 期。

[2]正因为此,本书的有些写法,多有变通。比如,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按史书写法和学理,当称赵政。然而,如果如此严格书写,容易让一般读者产生困惑。因为赵也是赵国王族的姓氏,要说明姓与氏,秦与赵的关系,将会涉及诸多复杂而不完全确定的事情。同时,史书上称秦始皇的母亲为赵姬,母子同称赵,也容易产生困惑。考量之下,本书便宜行事,对于秦王家族成员的姓名,一律称姓嬴名某。

 

 

再版序

共创有担当、有文化、有品味的新世风。

——寄语本书的读者

学术考证与侦探破案方法类似,都是基于可信证据的合理推测。这一点,前辈学者已经做过论证,诚然信哉。不过,用侦探小说的手法探讨学术疑案,是否可行,则有待实践。

这本书,就是实验的结果。效果如何,需要读者判断。

《秦谜》这本书,初版于 2009 年,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台北 联经版是第二版,出版于 2010 年。韩文版是第三版,也出版于 2010 年。泰文版是第四版,出版于 2012 年。北京联合版 (罗辑思维版)是第五版,出版于 2015 年。一本书,7 年之间能出五种版本,正是 读者判断的验证过程。

2017 年 1 月,我收到哥伦比亚大学刘禾教授赠送的大著《六个字母的解法》(中信出版社, 2014 年),一口气读完,久来难得的愉快。相通的思路,类似的阅历,成功的实践,从作者的层面验证了写作新路之历史推理的可行。

我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专业是历史学,后来留学日本,获得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多年执教于日本的大学。刘禾教授毕业于山东大学英文系,专业是文学,后来留学美国,获得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多年执教于美国的大学。

我在《秦谜》这本书中,尝试用侦探小说的手法,破解秦始皇身世中的诸多疑案,也算是异类的历史研究。刘禾教授在《六个字母的解法》中,尝试用侦探小说的手法,破解作家纳博科夫自传中一位叫作“奈斯毕特”的人物原型,也算是异类的文学研究。

我写《秦谜》的另一个动机是甩开日语,回归母语写作。刘禾教授有类似的动机,她要甩开的是英语,也要回归母语写作。想来,也许是因为有脱离母语,完全使用外语的经验,催生了对于语言文字与思想表现间关系的关注,在外来的语言文字无法表现故有思想的特殊环境中,产生了追求新的表现形式,新的写作方式的相同想法?

更深的解答,我还力不从心。无论如何,刘禾教授和《六个字母的解法》的出现,使我深感欣慰,孤独探索的道路上,终于迎来了同志同道,且是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新一代。新的期待更令人欣慰,已经有志于此的年轻人,正在观望积累,跃跃欲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解脱工分体制的绳索,加入到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来。

这些年来,我游走于庙堂和江湖之间,倡导打通文史哲,师法司马迁,主张研究与叙事并重,求真与求美同行。先后写成《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三联书店,2015 年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 三联书店,2015年),和这本《秦谜 : 重新发现秦始皇》,内容都是秦汉时代的古代史,手法却各不相同。《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是科学主义的历史研究,《秦崩》和《楚亡》是人文主义的历史叙事,《秦谜》则是逻辑思维的历史推理,不断尝试新的表现形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思考,我越发确信历史学不是科学,而是有科学基础的人文学科。历史学的科学基础,是讲史料的可信度和解释的合理度。历史学的人文性,是讲历史学的本源和主体,是以人为本的叙事。

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学,就内容而言,是所有人文社会学科的母体;就方法而言,游走在科学和艺术之间;就未来而言,包含了各种非虚构的巨大空间。循此思路,继续展望下去:未来的历史学,不再是画地为牢,自言自语,自残自损的缩小版,而是自信开放,你言我语,开疆拓土的增长门。未来的历史学家,不再是手脚勤快,寡文少墨,缺心眼少思想的小媳妇,而是功力深厚,文采飞扬,有担当有思想的大闺秀。

常言道,学问是天下的公器;我补充说,学问,也是学者生命的历程。这本《秦谜》,探讨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伟人——秦始皇的身世疑案,这是两千年以来的学术公案。这本《秦谜》,用的是侦探破案的手法,这是作者个人喜好的体现形式。

学者研究学问的基本动机,在于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为学者和公众所共有。这本《秦谜》,是一位喜好推理的历史学者,用侦探小说的手法为公众写的一本历史推理。不过,作者所想定的公众,是喜欢历史和文学,有文化的读者朋友。作者相信,通过阅读《秦谜》这本书,读者朋友会在体验历史推理的乐趣中,与戏说、瞎说、胡说历史的低俗世风拉开距离;会在体验学术精神的满足中,提升既有的文化品味;会在与专家学者的互动中,内外呼应,共同开创有担当、有文化、有品味的新世风。

 

 

自序 在推理中享受历史的乐趣

这本书,不是一本常规的历史著作,而是一本大胆的历史推理作品。

简单来说,这是破解历史的密码的书。解码与解谜不同。解谜,是破解单谜。解码,是破解谜团,一连串彼此关联的谜;这些谜都在一个相通的环上,必须按照环扣的次序顺次解开。

这本书所要破解的密码,是秦始皇的密码。

秦始皇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名人,也是迷雾重重的人物。笼罩在秦始皇身上的重重迷雾,从他出生开始,一直到他死后,日积月累,有增无减,千百年来,积淀成一连串的历史疑案。

生父之谜是第一桩疑案,秦始皇究竟是嬴异的儿子,还是吕不韦的儿子?假父和弟弟之谜是第二桩疑案,秦始皇与嫪毐、成蟜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表叔之谜是第三桩疑案,昌平君究竟是什么人,他为什么先扶持嬴政亲政,后来又起兵反秦称楚王?

第四桩疑案皇后之谜,更是蹊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却在史书上渺无踪影,这不是非常奇怪吗?这桩奇怪的事情,不仅牵连到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幼子胡亥和他们的兄弟姐妹,更牵连到他们的母亲——那些曾经在秦始皇身边生活过,后来又完全失去消息的所有后宫……

如此种种疑案,都纠缠在一个环上——秦始皇的亲族和外戚。如此种种疑案,至今仍没有确切的答案。

为什么会这样?年代久远,史料欠缺,当然是首要原因。不过,人为地隐瞒历史真相,有倾向性地曲解历史,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在我看来,还有一个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观念的束缚。

多年以来,在史料学领域,我们信奉“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原则。不过,如果将这个原则推广到整个历史学,警句就变成了咒语,我们将会掉进认识的陷阱,误以为凡是没有记载的事情就不曾存在。照此扩大化,历史学将只剩下破碎的片段,而失去完整的篇章,前言不搭后语的失衡,最终难免陷于失语。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基于史料对往事的推想。要通过少而又少的古代史史料,解读出多而更多的史实来,必须修炼“有一分材料说十分话”的功夫。这个“说十分话”的功夫,讲的是由一条材料生发十条线索的方法;这个方法的思路,是多方联想与合理推测。在直接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搜寻间接的旁证,运用联想和推测,上下内外关联,前后左右旁通,索隐探微,设问求解,将各种蛛丝马迹串联起来,最大限度地解析历史,揭示历史的真相。

历史学的这种做法,类似现实中的侦探破案。案发后的现场,混乱而狼藉,犯人无影无踪,证据被销毁隐去,侦探们仔细地搜集每一处指纹、每一个脚印,甚至是一根毛发、一种气味……如何由这些少而又少的证据,搜寻出犯人的踪影,复原出案发的现场,推理和联想,正是必不可少的功夫。按照侦探学上的说法,就是通过推理和联想,将所有的证据合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相关的证据链,由此重建案发的过程。

刑警侦探破解的是现在的疑案,破解古代疑案的历史学家,是历史侦探。历史侦探破解历史疑案,同刑警侦探破案一样,充满了惊险、刺激,还有乐趣。

读者朋友,让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的秦代,来到秦始皇身边,置身于那一个又一个的案发现场,一起来做历史侦探,一起来享受破案的快乐,一起来体验福尔摩斯式的逻辑与力量吧!

电子书信息 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 史学考证思维与侦探小说趣味完美结合,破解“千古一帝”秦始皇从生到死的惊天谜团 20.21M
获取电子书

本站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 史学考证思维与侦探小说趣味完美结合,破解“千古一帝”秦始皇从生到死的惊天谜团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