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目前市面上首部详细讲述桑德斯上校是如何将肯德基发展成为风靡全球的快餐连锁集团的作品。
2.书中讲到了很多肯德基不为人知的秘密,比如桑德斯上校为何穿白色西装,肯德基全家桶的创意是如何产生的,11种配料的炸鸡秘方的生产过程、藏在哪里,等等。你想了解的肯德基的一切,几乎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
3.作者采访了肯德基创始人桑德斯上校的女儿、生前好友、肯德基前总裁等人,获得了*手资料,凸显了本书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向你展示了一个更加立体、生动的桑德斯上校以及他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4.作者乔什·奥泽斯基是美国著名文化历史学家、美食作家,曾荣获美国餐饮界最高荣誉——素有“美食奥斯卡奖”之称的詹姆斯·毕尔德基金奖。写作风格幽默、生动,让你在阅读时更有画面感、阅读后意犹未尽。
内容简介
从麦当劳叔叔到杰迈玛阿姨,这些企业商标蕴含着上亿的产品价值。但是在这些知名品牌中,只有一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他就是肯德基的创始人桑德斯上校。我们在大街小巷看到的挂在肯德基店门口可爱的肯德基爷爷头像就是桑德斯上校。在本书中,作者追寻了肯德基的整个发展过程,从1930年桑德斯上校在路边咖啡馆开始做炸鸡生意这种看似毫不可能成功的开端,到最后将肯德基营业门店开遍全球的辉煌成就,生动讲述了肯德基创始人桑德斯上校坚韧顽强的追梦之旅以及他跌宕起伏的商战传奇。
作者简介
[美]乔什·奥泽斯基(Josh·Ozersky),美国著名文化历史学家、美食作家,曾荣获美国餐饮界最高荣誉——素有“美食奥斯卡奖”之称的詹姆斯·毕尔德基金奖。他最有名的一本书是《汉堡的历史》。他还为《时代周刊》、《纽约时报》、《美味》等各大知名刊物撰写社会和食品方面的文章。他还著有《邦克的美国:时代转换中的电视机,1968-1978》、《在曼哈顿相遇:一本曼哈顿的权威指南》。
前言
2010年夏天,肯德基公司的一则新闻震惊了世人。肯德基受托的一项调查发现,18至25岁的美国人中,仅有不到40%的人还能把桑德斯上校——肯德基连锁图标创始人,当成一位真实的人。新一代的肯德基消费者已不再将长眠地下30年的桑德斯上校当做真实的个人。桑德斯成了公司的图标、品牌,犹如杰迈玛阿姨(Auntjemimas)、巴特沃斯太太(Mrs. Butterworth)、莫顿盐女(Morton Salt Girl)。对肯德基而言,这一调查数据反映出言之凿凿的推理更为糟糕。倘若百年之后,桑德斯上校于消费者而言不再是真实的个人,不管肯德基怎样艰苦努力,也无望说服未来的美国人再买一桶炸鸡。这并非杞人忧天,反而值得品牌经理深思。美国及世界各地遍布各种炸鸡连锁店,未来还会有更多。这些连锁店也出售炸鸡,味道也还不错。而唯一能够把肯德基和其他炸鸡店区分开来的便是桑德斯上校,且无论上校图标的授权何如,其形象都会永久流传。
桑德斯上校的形象到底是什么呢?肯德基自身似乎也不明确。在上校离世的30年时间里,他的形象已经从其烹饪方法中分离开来,它让桑德斯上校穿上围裙,又把围裙脱下,甚至还将其做成了口袋玩具,跳着嘻哈舞。关于上校的“遗产”,人们谈论得太多了,但究竟这“遗产”包含了什么却并不明了。尽管哈兰德·桑德斯的图标无处不在,但其遗产远比炸鸡的“原始食谱”以及那身穿白色西装的老人形象都更为复杂。人们都认为,无论桑德斯上校本人怎样或是他的形象如何展现,其图标都已经被当成一个有着真正意义的实词。
毕竟,图标并不仅仅意味着一张熟悉的面孔或是一个符号。20世纪70年代,彼得·弗莱普顿非常有名,却不能将其称作图标。在历史上,尽管图标不能像字词那样被认读,但图标是每个人都能识别的图像。最开始,图标出自拜占庭宗教人物,后来成为象征的符号,不再需要过多的解释。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酒吧和餐馆都叫做蓝鹦鹉(The Blue Parrot)和斑点猪(The Spotted Pig),因为它们都是悬挂在店铺门口用作标志的名字。后来,随着应用符号学在20世纪加入家庭手工业,一些虚构的人物形象得以流传至今,如杰迈玛阿姨(Auntjemimas)、本叔叔(Uncle Ben)、乔力绿巨人(JollyGreen Giant)、麦当劳(Ronald McDonald)、朗白先生(Mr.Clean)等等。这些商业“吉祥物” 全部用布料制成,并被创始人广泛使用。这些吉祥物展示着制造商的水准,几十年如一日为人所用,直到被改装或是废弃。但以上所有品牌都不敌桑德斯上校的全球威望或力量,原因很简单,全世界所有驰名图标中,唯有桑德斯上校是一个真正的人。
他不仅仅是个真实的人,他饱经沧桑,经历了漫长、多样、充满活力的人生——几乎跨越美国三个世纪。他幼年时出生在国境边界的偏远农村,成年时踏进机器时代,长寿到《私家侦探麦格龙》都停播时还在广告中露面。如今,他成了世间随处可见的图像,一种后现代的构造,一种属于自己的语言。桑德斯上校出生在19世纪,可出生地倒像属于18世纪。他在20世纪安稳度日,并在21世纪以超生命的形式续写传奇。他把极具市场竞争力的炸鸡发扬光大,并使它像汉堡一样普遍——就其数十年的创作背景、炸鸡的文化积淀以及菜品本身的客观难点来说,这是一个惊人的壮举。(先不说其所用草药和香料多达11种,一家餐馆想要做好一份炸鸡都很有困难,这点我稍后会解释。)
人们所熟知的桑德斯上校,并不是一个横空出世的英杰,却是载入史册、永世流芳的人物。桑德斯经历了各种蓬勃野心、世俗流离和顽强忍耐后,敏锐地抓住当时所谓的“大众文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让自己不仅仅是哈兰德·桑德斯,也让自己远不止于一位快餐大亨。正如他的朋友和歌颂者约翰·Y.布朗所评述的那样,不同于美国商业理想文学中作家笔下的那些人物, 他才是一个真正践行美国梦的人。他的一生与美国梦同行,又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美国梦本身。那么美国梦又是什么呢?美国梦常常指通过辛苦劳作获得财富,但美国人不这么想,这只是新教对工作伦理的标榜。短语“美国梦”专门用来描述机会均等的状态,是人们在适宜的时候能超越自己、创造自己的新世界。历史学家詹姆斯·杜鲁斯·亚当斯在其1931年出版的《美国史诗》一书中,这样定义道:
美国梦是一片梦想的土地,人们生活更加美满、富有、充实,每个人据其能力和成就都有实现这一梦想的机会。美国梦不仅仅是关于汽车和高薪的美梦,还是关于社会秩序的梦想,每个男人和女人都能施展自己天生的才赋,无论出身和地位,皆为世人认可。
换句话说,它不仅仅是人们登上社会高层的机会,还是人们超越自我的机会。诚然,哈兰德·桑德斯从社会底层崛起,但绝不妄自菲薄;毕竟,他是白人新教徒,是个男人。他的道德感召使他绝对信仰社会改良,他一次又一次逃离贫穷农村,也恰如其分地表明了这点。虽然他并非真的在小木屋里出生,但这样说也不为过。19世纪末,他生活的农村世界与他先祖生活的并无二异。他像所有的巴比特那样狂热追捧商业信条,就像辛克莱·刘易斯或舍伍德·安德森笔下的小丑一般。(直到生命的尽头,他还是个富有激情的扶轮社员,不断地实践着关于良好商业和良好道德的“四大考验”。)他的一生见证了铁路的兴盛、汽车的崛起,商业快餐和现代大众传媒的问世。他离世后的传奇,肯德基的宝贵财富,也继续讲述着美国梦。桑德斯离世后,他的形象成为这家全球企业巨头的灵魂。这家全球企业,在20世纪70年代冷酷、昏沉,在20世纪80年代变成臭名昭著的海盗式公司,到了20 世纪90年代,它变得庞大又垄断,在转入低谷之前,它广泛而又稳定地垄断着市场,而这一次,它成为全球扩张的先锋。走过荒诞的历史岁月,哈兰德·桑德斯跨越了三个世纪美国奋斗的文化史,他那特殊的、无可比拟的方式也象征着那段悠悠历史——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桑德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