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白先勇:我写作,因为我希望将人类心灵中无言的痛楚转变成文字,用文学写人性人情。
★夏志清、章诒和、李欧梵、余秋雨、三毛、蔡康永等人盛赞。
★散文三大辑:“至念真情”“文学不死”“关怀艾滋”,怀念亲朋挚友,追思故土乡愁,感悟文学文化,关注当下青年的挣扎和勇气。
★文稿依据台湾联合文学原版权威编校,获作者亲自审定认可。
白先勇研究专家、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俊 亲自作序推荐。
内容简介
面对人世的诸多悲欢离合、生死无常后,白先勇感叹道:“拥有的从来都是侥幸,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所有的成熟都是从失去开始。”“我一向相信人定胜天,常常逆数而行,然而人力毕竟不敌天命……我们全力以赴,却仍一败涂地。”
在无数次提笔与落笔之间,思索文学的意义、写作的目的,白先勇如是说:“文学是一个民族心灵上,*深刻*心底的投射,替那个民族说出心中话。”“我写作,因为我希望将人类心灵中无言的痛楚转变成文字,用文学写人性人情。”
在这部散文集中,作者或怀人忆旧,或自述过往,或抒情感怀,或谈文论艺,虽然写的是个人记忆,根子里其实写的是历史。留在白先勇童年记忆底片里的是上海“*后的一抹繁华”,而“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漫长过程闪回的是二十世纪中国人历史的流变沧桑。
作者简介
白先勇,当代知名作家,1937年生,祖籍广西桂林。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艾奥瓦大学作家工作室研习创作,并获硕士学位。
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等。其中《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04年之后,将主要精力投入传统文化昆曲艺术的宣传推广当中,重新整理戏曲《牡丹亭》《玉簪记》《白罗衫》《义侠记》等,其中青春版《牡丹亭》演出已达数百场,在华人世界引起巨大关注。2018年4月,被授予“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特殊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