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 鲜活逼真、荒诞离奇的自动发条机器人,令人眼界大开、爱得发狂,唤醒你心中美好潜藏的机器人情结,机械狂人、蒸汽朋克、人工智能爱好者的宝藏之书。
17世纪遍地开花的自动发条机器人,让欧洲宫廷贵族着迷发狂,朝圣者趋之若鹜。雅凯-德罗兹的写字小男孩儿、沃康松的吹笛者、坎普林的土耳其下棋机器人等,无不体现着能工巧匠的超凡技艺,今人都叹为观止,像《剪刀手爱德华》《人工智能》《机械奇迹》一样带给你惊喜和感动。
2 机械时钟颠覆和定义了人类的时间观念,让世界走向工业化大生产,同时,还为科学领域带来两种截然相反的生命模型。
很难想象今天的人没有时钟如何知道时间。机械时钟装置不仅规范了时间,是引发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秘钥武器,还成为生命模型的暗喻:生命是需要外力推动运行的时钟呢,还是自主运行、永不停歇的时钟呢?
3现代科学的生命解释源于机械论,机械论又催生了控制论、目的论、进化论、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科学理论和细分学科,大大推动了现代生命科学图景的完善和发展。
所涉主题引发多学科领域学者热议和讨论,让这本书被长久关注,阅读价值超高。
4斯坦福大学欧洲史和科学史教授杰西卡·里斯金,带领我们从历史中,读懂生命未来的多种可能。
杰西卡·里斯金拥有哲学、历史学和科学研究综合背景,她用生动而思辨的文笔,顺着生命本源问题的脉络,展开这场“长达四个世纪的争论”,翻新未来生命科学的思维方式。
5多幅罕见奇特的插图,再现人造机器人的时代样貌;零基础阅读门槛,尽享妙趣的故事和科学的魅力。对于历史学、科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来说,它足够深刻和具有洞见;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它的叙述方式也非常清晰生动和通俗易懂。
内容简介
中世纪以来盛行的自动机械人偶,曾让欧洲的皇室和宫廷贵族着迷发狂,传教士甚至将其作为贡礼献给中国皇帝。从雅凯-德罗兹的写字小男孩儿到坎普林的下棋机器人,人和动物的形象,被频繁地制成荒诞而逼真的机器,仿佛有了“能动的生命”。所有这些都源于“万物机械说”的大行其道,它牵涉出的是困扰人类始终的问题:生命是什么?机器会拥有生命吗?事物运转的动力来自内部还是外部?
人和机器、物质和灵魂之间的关系,几百年来争论不休。17世纪是翻天覆地的思想大变革时代,机械论作为现代科学的核心范式得以确立,整个宇宙被看作一台机器,包括动物和人类,但仍将其动力和精神归于上帝之手。然而,更为反叛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则认为生命机器具有内在动能。现代生命科学就在这两种矛盾的机械论中兵分两岔。笛卡儿、玻意耳继承了前人衣钵,坚持经典机械论,莱布尼茨、拉马克创造性发展了主动机械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被动和主动模型之间摇摆不定。由此还催生了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说,薛定谔则用颠覆性的量子力学解释生命体能从“秩序生秩序”。机械论接连引发了控制论、目的论、进化论以及认知科学、进化心理学、人工智能等理论和学科的形成,在社会文化环境的联动下,铺展成一幅气势磅礴、方兴未艾的现代科学图景。
杰西卡·里斯金拥有哲学、历史学和科学研究背景,她用生动而思辨的文笔,原创性地将一手资料、学界往来通信和文献档案熔融一炉,顺着生命本源问题的脉络,展开这场“长达四个世纪的争论”。理解现代科学的历史,对于思考当下、想象未来具有重要意义。这本科学史著作不仅将颠覆我们对现代科学的认知,还将成为我们理解当下生命科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问题的思考利器。
作者简介
杰西卡·里斯金(Jessica Riskin),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现为斯坦福大学历史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启蒙时期的科学、政治和文化,以及科学发展史。著有《感性时代的科学》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