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 海外中国研究 史谦德教授代表作品,对纷乱的1920年代北京社会和政治清晰而有趣的分析。从新的维度理解中国二十世纪初不断变化的政治与社会

 

编辑推荐

1991年美国亚洲研究学会 “列文森奖”获奖作品。

近代城市史、公共空间研究的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1920年代,革命、战争和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混乱。与这场巨变相关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城市中。被铁路、电报、共有的城市心态捆绑在一起的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形成了一个竞技场,市民们对当时的一些大问题争论不休——寻求社会和谐与国内和平、保卫人民和国家主权、追寻一个独特的现代中国社会。人们卷入了这些冲突,因为他们知道,军阀的来来往往、抗议者的游行、知识界的言论、工厂的开闭都有可能改变他们的生活。

史谦德检视了1920年代的北京居民如何应对由流动的士兵和政客,以及思想、资本、技术的剧烈运动所造成的变化,剖析了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都城。通过考察人力车夫、警察、工人、僧人等群体的政治经历,史谦德揭示出时代的力量是如何被普通人深刻感受的。这幅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城市社会的群像,强调了经过群众运动、集体政治以及混合了戏剧、示威活动、报纸和茶馆社交的城市文化训练后的普通市民日益成长的政治成熟度。令人惊讶的是,在吸收新的生活、工作和政治参与方式的过程中,旧社会中的很多东西都被保留了。一切似乎都变了,但一切似乎又都没变。经过动荡的年代,北京在地方和大众政治的基础上架起了一座桥梁,将行会和士绅精英的传统世界与社团主义和干部的现代世界连在了一起。

作者简介

史谦德(David Strand),美国狄金森学院查尔斯·A.德纳(Charles A. Dana)政治学教授。197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著有《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未竟的共和: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等。

周书垚,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教育学硕士。译有《上海秘密战》《拜占庭的成就》等。

袁剑,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基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边疆民族研究所所长。著有《边疆的背影:拉铁摩尔与中国学术》,译有《烧钱:中国人生活世界中的物质精神》《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假想的”满大人”:同情、现代性与中国疼痛》等。

周育民,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帮会史》(与邵雍合著)、《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史海试勺——晚清史管窥》、《上海通史》(第六卷)等。翻译或校译《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飞鸾》《上海年鉴(1852)》《上海青帮》《上海警察》等。

电子书信息 《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 海外中国研究 史谦德教授代表作品,对纷乱的1920年代北京社会和政治清晰而有趣的分析。从新的维度理解中国二十世纪初不断变化的政治与社会 9.64M
获取电子书

本站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 海外中国研究 史谦德教授代表作品,对纷乱的1920年代北京社会和政治清晰而有趣的分析。从新的维度理解中国二十世纪初不断变化的政治与社会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