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被捧上神坛的陶渊明其实并不神。书名“归去来:不一样的陶渊明”精确传达了本书的主旨,让被神话的陶渊明重新回到人间。晋宋以来,人们普遍看好陶渊明,认为其诗文是超一流的,人也代表着理想人格,政治上忠于东晋、耻事刘宋,进而被塑造为“政治原则正确,道德情操高尚”的“标兵”。这种“忠愤说”让陶渊明成了近乎神坛上的人物。作者从陶渊明的家世、人生、思想、诗文、反复出仕归隐的经历等方面逐一分析驳斥,力图还原一个与旧说不同、切近历史真实的陶渊明。
2.生活在人间的真实的陶渊明。陶渊明祖上家世显赫,但至父辈家道中落,经济不宽裕,生活并非诗酒花茶围绕的轻松,而是十分清苦。他出仕为官的主要目的在于经济利益而并不包含多少高远的政治宏图,其经历也是很有特点的,频繁地辞职、找工作,往返于体制内外,反复出仕,反复归隐。最终选择世俗化隐居方式,在平淡无奇、人人可学的日常生活中安顿自己的精神家园,而非传统隐士那样离群索居。陶渊明作为父亲很通达,虽然望子成龙,甚至编写家庭教材,但看到儿子们不肯好好读书,亦不勉强。陶渊明性嗜酒,爱读书,喜游览,好交友……这些经历都成为他诗文创作的素材,故而他的诗作中饱含着从切身生活中获得的哲理,既真且诚,读来有着强烈的共鸣感。
3.在诗文中读懂陶渊明。论数量,陶渊明的诗文并不算多,但质量极高,影响极大。作者除了将陶渊明的经典诗文恰到好处地贯穿于整本书的论述中外,还专辟一章诗文选析,带领读者去认识诗文背后的陶渊明,从而读懂陶渊明。阅读陶渊明,就像是在阅读自己。借酒消愁,不得不接受现实,“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光阴不再,应及时努力,“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4.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妙趣横生,更有思考点。作者是魏晋文学史研究大家,相关著述颇丰,对鲁迅亦有深刻而独到的研究,魏晋自由的风度和鲁迅的犀利文笔在作者的文字中都有着深深的痕迹,渗透骨髓而又举重若轻的幽默感,思想自由但止于当止、关照当下的精彩点评,背后引发的是今人强烈的共鸣和深长的思考。
内容简介
陶渊明归隐之前曾断断续续地当了多年小官,归隐之后也只是一位地方名流、社会贤达,文坛上并没有太高的地位,他的诗风不符合当时的主流、时尚。但是后来地位越来越高,从“隐逸诗人之宗”一变而为东晋之忠臣和遗民,一位传统政治道德的标兵。
本书在两卷十二章的篇幅里,以诗文补史,讲述陶渊明反复出仕、反复归隐的人生轨迹,分析其思想的庞杂性、委运任化的人生哲学,以期还原出“一个和旧说不同的人物”,一个生活在人间的切近历史真实的陶渊明。只有把陶渊明请下神坛,而我们自己则站起来平视这位大诗人,才能看清他的优异之处,才能真正读得懂他——热爱生活,视死如归。
作者简介
顾农,1944年生,江苏泰州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后为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一度兼任中文系主任。多年来,主要致力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史及鲁迅研究,著述颇多,出版有《魏晋文章新探》(1999)、《建安文学史》(2000)、《听箫楼五记》(2004)、《千家诗注评》(2006)、《文选论丛》(2007)、《四望亭文史随笔》(2012)、《从孔融到陶渊明——汉末三国两晋文学史论衡》(2013)、《与鲁迅有关》(2014)、《谈非常谈》(2016)、《诗人鲁迅》(2020)、《己亥随笔》(2021)、《中国中古文学史》(202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