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位伟大外科医生的传记,一段曾被忽略的医学史。
失去一张脸意味着什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如果一名士兵失去一条腿,他会被视为英雄;如果他毁容,他会被视为怪物。”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外科医生为了修复被战争损伤的容颜而战斗,他既造脸,也重塑灵魂。
从修复战争损伤,到打造完美容颜,传奇医生哈罗德·吉利斯以悲悯之心,开创现代整形外科。
哈罗德·吉利斯融合雕塑、绘画和外科的技艺,开创多项专利技术,影响至今。
医学史家菲茨哈里斯深度还原历史场景,巧妙融合医学细节与情感故事,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医学奇迹的温暖。
从西线战场上的生死瞬间,到女王医院里的艰难重建,《造脸》编织出一张用血管作经线、以人性为纬线的救赎之网,这不仅是一部关于整形外科的历史,更是对人性、勇气与想象力的深刻探索。
《卫报》2022年最佳图书,入围科克斯奖终选名单;《科学》《经济学家》《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一致推荐。
内容简介
这是一段曾被忽略的医学史,一位伟大外科医生的传记,讲述了整形外科之父哈罗德·吉利斯的传奇人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富于远见的外科医生哈罗德·吉利斯尝试重建毁容士兵的面部。他创办了世界上最早的致力于面部重建的医院之一,并召集起一个跨学科团队,由此开创了现代整形外科。吉利斯及其团队修复了受伤者的面孔,振奋了他们的精神。
历史学家琳赛·菲茨哈里斯凭借细致的调查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吉利斯以非凡的勇气、想象力和精湛的医术修复毁容士兵面孔的故事,也再现了那些生活被摧毁后又重获新生的士兵的戏剧经历。
作者简介
琳赛·菲茨哈里斯(Lindsey Fitzharris),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医学史家。2009年获得牛津大学科学与医学史博士学位,2010年获得维康信托基金会博士后奖。著有《李斯特医生的生死舞台》(获得美国笔会E.O. 威尔逊科学文学写作奖)和《造脸:整形外科的兴起》,定期为《科学美国人》《柳叶刀》《新科学家》《卫报》《华尔街日报》撰稿。
房莹,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曾任职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年起赴德工作,现任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医学历史、伦理与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兼任杜塞大学汉语教师。研究兴趣与方向为社会文化与疾病史。翻译作品有《潜龙潭:北平新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