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事:1912-1928》(全2卷)探讨1912—1928年中国的历史,展示西方人眼中的民国初年中国政治和社会变迁。

 

编辑推荐

★探讨1912—1928年中国的历史,展示西方人眼中的民国初年中国政治和社会变迁。

★还原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历史场景,深入讨论顾维钧等中国外交官收回山东权益的艰难过程,观察美日博弈如何影响中国命运。

★透过《纽约时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对宏大的政治运动乃至微观的个人命运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讲述这个时期来华的外交官、记者、作家、学者、旅行者像司徒雷登、芮恩施、鲍威尔、史迪威、赛珍珠、阿班等的曲折经历和精彩故事。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中国,就像拍电影一样,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许多特写镜头。

★描绘中国青年到西方留学的艰难道路以及他们带给中国的长远影响。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面临怎样的挑战?中国人民怎样选择他们的未来?

内容简介

历史学家王笛的新著《中国记事(1912—1928)》,挖掘来华西方人的记录,以宏大的视野兼及微观的故事展示了辛亥革命、签订《二十一条》、袁世凯称帝、中国参加一战、新文化运动、中国参加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爆发等重大事件,还以五四运动为开端,叙述了中国积极参与华盛顿会议、致力于完成巴黎和会未竟事业的过程。在此背景下,许多中国留学生前往西方,寻求新知以探索国家的未来。燕京大学的创办则成为了这一时期教育的奇迹,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五卅运动前后,中国青年积极投身于社会运动,推动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思想也在中国逐渐传播,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这些转折年代的大事件和个人故事,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西方人的视角——观察那个大变革时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乃至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书中所引用的资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西方媒体对中国事务的看法。这些资料不仅来自像《纽约时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这些主流媒体,也包括了当时许多其他报刊上关于中国的文章,不分背景、政治观点的多视角的资料。在中国的西方外交官、记者、作家、学者、旅行者如芮恩施、杜威、鲍威尔、赛珍珠、司徒雷登、史迪威、阿班等人,从北京、南京、上海到广州,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记载了他们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民生百态的深入观察和了解。书中配有48幅珍贵的图片,从视觉上把读者带回历史现场。

当我们穿行于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中国一些重大问题的深入关注。他对这些宏大问题的讨论,基于细腻的文献分析、生动的故事讲述和杰出的历史综合能力,揭示了这段

波澜壮阔、色彩缤纷且引人深省的历史。

电子书信息 《中国记事:1912-1928》(全2卷)探讨1912—1928年中国的历史,展示西方人眼中的民国初年中国政治和社会变迁。 22.30M
获取电子书  访问密码:huiyankan

本站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记事:1912-1928》(全2卷)探讨1912—1928年中国的历史,展示西方人眼中的民国初年中国政治和社会变迁。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