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工的值班室 穿梭于历史学和人类学,生动记录新史学标杆学者的治学历程和思想精髓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法国“新史学”代表人物弗朗索瓦·阿赫托戈的采访实录。

阿赫托戈深受韦尔南、莱因哈特·科泽勒克、列维-斯特劳斯等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影响,将历史人类学引入自己的研究。书中,阿赫托戈回忆了个人的经历,深入浅出地讨论了历史学家的定位、对时间和记忆的理解、对当下主义的判断、关于他者的思考,以及历史人类学在研究中的应用等。

在采访中,阿赫托戈还谈及对法国当代历史学家的品评,剖析了当代法国史学界的前沿问题,对时间和时间观念的流变、当代史、当下主义与古代史的联结等问题进行了诸多引人深思的论述。

《灯塔工的值班室》充分还原了轻松愉快的对谈场景,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史学大家灵活的思维和深刻的思想,全面展示当代史学思想前沿人物的风采。

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阿赫托戈(François Hartog),法国历史学家,年鉴学派“新史学”代表人物。1946年生,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EHESS)荣休教授,任古代与现代历史编撰学教席,同时也是路易·谢赫耐古代社会比较研究中心和历史研究中心(CRH)的成员、历史学术期刊《年鉴》杂志的十五人学术委员会成员。1997年,弗朗索瓦·阿赫托戈成为历史学家协会的六十名初始成员之一。

阿赫托戈深受法国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和德国史学家莱因哈特·科泽勒克(Reinhart Koselleck)的影响。他始终关心的问题包括:关于文化边界和他者的思考、时间和时间观念的流变、古代史和对古代历史的使用。他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常常是跳跃式的,从不局限于单一的历史时期和地域,而是在时空中穿梭和捕捉流变。其主要作品有《历史性的体制——当下主义与时间经验》《出发去希腊》《希罗多德的镜子》《灯塔工的值班室》《古代人,现代人,野蛮人》《尤利西斯的记忆:古希腊的边界叙事》《历史的显现》等。

 

【译者简介】

赵飒,毕业于北京大学法语系,巴黎第八大学比较文学硕士,现为专职法语笔译。译作题材广泛,涉及青少年启蒙读物、环境科普、心理学、哲学、历史学以及传记等。译著《西方的妄想》入围2017年第九届傅雷翻译奖。

目录

序言

选择古希腊,就等于退出主流

那些启发过我的人

我把时间花在突破限制上

我应该看到事物的两面,并保持中立

站在人类学与历史学的边界上

如今,我们再也不知如何将过去、当下和未来联系到一起

历史学家是时间的监视者

 

致谢

引文书目

弗朗索瓦·阿赫托戈研究文选

前言

序言

我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曾经趁圣诞假期去韦桑岛(île d’Ouessant)上住过几次。那里有一个面朝朗波勒湾(baie de Lampaul)的小旅馆,名叫“安娜公爵夫人”。从我住的房间可以看到拉于芒(la Jument)的灯塔,塔上的红灯每十五秒闪烁一次,为福隆维尔(Fromveur)航道提供航标。想到岛上去的话,先要乘夜间的火车到达布雷斯特(Brest),步行至商业港口,在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登上每天停靠勒孔凯(Le Conquet)、莫莱讷岛(île de Molène)和韦桑的“埃内兹·厄萨(Enez Eussa)号”客轮。船驶离泊位时,灯塔的灯会灭掉。太阳有时在一片氤氲中升起,有时则闪耀着冬日的冷光,锐气逼人。在这个房间里,我保护着自己的孤独,写新小说风格的作品,或者说写着玩,也时常对灯塔工这个职业或多或少产生一些向往。我以前听说索邦大学有个文学专业的年轻人当了灯塔工,并被分配到坐落于塞恩路上岩石群边的阿尔芒(Armen)灯塔,离这儿不算太远。他就是让—皮埃尔·亚伯拉罕(Jean-Pierre Abraham)。1967 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阿尔芒》(Armen)的书,与其说这是一部灯塔生活编年史,不如说是一位作家关于光与影的沉思录,这位作家所追寻的是那些“在人们的目光中熠熠生辉”的词语。

要知道,在灯塔里,探照灯的正下方有一个小房间,叫作值班室。值班的灯塔工在完成日常检查工作后,就在那里面值班,时刻注意让灯光保持“明亮”。在这个没有门窗的圆形空间里,有一张操作台,一把扶手椅,一部在固定休息时间里用来消遣的收音机,几本著作,以及一本值班日志。每过一刻钟,他就要在这本证明性的册子上记下观察到的一切有用信息:天气、海面状况、雾气状况、其他灯光装置的可见度、船只经过的情况、储备情况、养护工作、意外、事故、灯塔工介入处理的情况,等等。总之,在这个房间里,什么也看不到,却又什么都能看到。在那里,夜复一夜,知识逐渐累积,朴实简练的笔触下也逐渐形成了一门学问:灯塔的学问,灯塔工关于外部世界的学问,还有关于灯塔本身的学问(灯塔工的值班日志)。

在具有一定规模的舰船上,也有一个值班室或者海图室,位于舰桥后方,里面有海图桌、成套的海图以及所有与航行有关的文件和须知。航线的选择和航向的改变都是在那里决定的;也是在那里,通过罗经或者六分仪得出的观测结果会成为地图上舰船的方位;还是在那里,由值班的军官来填写航海日志。那里同样出现了什么也看不到却又什么都能看到的悖论。人们会把从舰桥上看到的东西在海图桌上进行分辨,得到一个名字和一些信息后,海图桌上便会显示出接下来将在舰桥上看到的东西。情况通常如此,但也不一定。

我既没有成为灯塔工,也没有成为水手,而是以自己的方式成了一名历史学者。我曾经参观过海上的灯塔,也登上过几艘货轮。最终我明白了,我的书房,连同里面的书柜、资料和各种笔记,就是我的值班室。这也是我想给这部访谈录起的名字。同样,在书房的空间里,我们看到的和看不到的东西进行着交流。那里有我们想看到的、以为自己看到的以及努力想让别人看到的东西,通常还有那些出于某种原因被我们遗忘的东西。

海上灯塔已经全部实现自动化了,灯塔工不复存在,值班室也被搁置。远洋航行在GPS 定位系统的普及和各种软件的使用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我们随时都能获取航船的精确位置,知道船在哪里以及周边还有哪些航船(它们的名字、武器装备情况,等等)。可见与不可见之间的差距已今非昔比,视野的确定也不再需要或者不那么需要舰桥和值班室之间的频繁互动—那些构成海上值班日常工作的互动:喜悦,还有间或出现的焦虑。

至于我自己,我还流连在我的值班室里,继续值我的班—哪怕再值上一阵子也好。

电子书信息 灯塔工的值班室 穿梭于历史学和人类学,生动记录新史学标杆学者的治学历程和思想精髓 1.17M
获取电子书

本站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灯塔工的值班室 穿梭于历史学和人类学,生动记录新史学标杆学者的治学历程和思想精髓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