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度巨制,记录民国大师们的生命故事。陈平原、雷颐力荐!
★蔡元培、胡适、梁漱溟、沈从文、钱锺书……他们奋不顾身的孤勇与对生命极大的热情,照亮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天空。阅读他们的人生,让我们对于生命意义的感知,对于人生边界的拓展,能够多一重理解、多一份开阔。
★“中国群星闪耀时”中读精品课同步上线,由十位一线明星倾情荐读!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一场知识界的新文化运动及之后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发端。新思潮不断涌现,大师成群而来。从本土饱学之士,到留学归来者,思想活跃、交相辉映。他们锐意革新,思想自由、才华横溢,每个人物恰似一颗耀眼的星辰,共同照亮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天空。
本书选取了蔡元培、胡适、梁漱溟、沈从文、钱锺书等各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大师级人物,重新回溯他们的生命历程,回望那个波澜壮阔、吐故纳新的大时代。他们倾其全部的生命能量,投入到对人生追索中,饱含着一种奋不顾身的孤勇和对生命极大的热情,在对于时代、家国的责任和关照中,完成了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他们的学识和思想,延续至今,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处世方式。阅读他们的人生,让我们对于生命意义的感知,对于人生边界的拓展,能够多一重理解、多一份开阔。
作者简介
《三联生活周刊》
由中国出版集团下属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是一份具有良好的声誉,在主流人群中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杂志,曾荣获中国百强报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最美期刊等荣誉。
目录
蔡元培:新北大缔造者
蔡元培认为,大学是纯粹研究学问的地方,而不是贩卖知识或者为升官发财做准备的场所,因此,大学校园必须培养学生研究学问的兴趣与独立求真的人格。
一、由旧学入新知
二、将“衙门”改造为“学府”
三、有得有失的后半生
梁漱溟:最后的儒家
梁漱溟因为坚持儒家观点屡遭批判,却能以自省的方式泰然处之,以95岁的高龄善终。这位兼济天下又独善其身的民国名士,在近百年的人生实践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一份儒者的乐观与尊严。
一、从佛门到儒者
二、“我是一个实践者”
三、“我生有涯愿无尽”
胡适:自由主义求索者
胡适在一个最现代化国家的黄金时代中摸爬滚打,在民主政治体系中如鱼得水。他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登上了更开阔的舞台上,以世界文明的角度观察思考中国。在某种程度上,他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主义者。而稍早留学日本的鲁迅,成长环境完全不同。
一、北大最焦虑的校长
二、新文化运动中的“破壁者”
三、最受争议的知识分子
沈从文:最后一个浪漫派
做现代文学研究的学者夏志清和许子东都认为,京派文人对沈从文的接受,除了对他才华的欣赏,也含有壮大集团队伍的考虑。因为,这些京派作家中不乏成名的诗人与学者,却独缺可与左翼抗衡的小说家。
一、一个作家的文学理想
二、湘西来的“北漂”
三、爱情传奇背后的真相
钱锺书:低调为人,高调治学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钱锺书作为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低调为人、高调治学的典型形象,面对不同时代的不同压力,他尽可能远离政治,保持人格风度,用无功利之心来抵挡人世的风风雨雨。
一、贡献一生,做做学问
二、时代的现实与选择
三、“我们仨”何以动人
傅雷:孤独赤子,执着父亲
傅雷之死,这么多年仍是回声轰隆,逼人直视历史,思考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在傅雷身上,越到后期,越矛盾地融合着西方知识分子和东方儒士的品格。
一、从艺术到译书
二、爱情与理性
三、孤独与受难
萧红:一个漂泊的灵魂
萧红选择了自由写作,家国想象中的“左翼女作家”标签对她并不适宜。端木蕻良后来评价说:“创作,是萧红的宗教。”
一、不幸童年造就的作家
二、从异乡到异乡
三、“黄金时代”
李济: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
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学界,是当之无愧的一座高山。1929至1937年,他主持的十余次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现实,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
一、中国第一位人类学博士
二、李济的“黄金时代”
三、与文物共进退
张伯驹:献出国宝的人
章诒和小的时候听父亲章伯钧神往地说起张伯驹收藏的故事,忍不住打断问道:那这个张伯驹是做什么工作的呢?章伯钧笑着说:“其实公子哥儿,就是他的工作。”章诒和对这个回答颇感惊讶,章伯钧进一步解释:“中国文化很有一部分,是由统治阶层里没有出息的子弟们创造的。”
一、民国贵公子
二、“但使国宝永存吾土”
三、为收藏而生的人
张爱玲:谜一样的文学神话
她是谜,也是一个符号,是现代中国作家中唯一兼具显赫家世、天才写作和传奇人生的人。不同的时代,她的作品和她这个人都在被复写、补白和重构。几乎没有哪个作家像她一样,被一些人书写成文学神话,并发展成“张爱玲学”;同时被另一些人批评为怨妇写作,误上神坛。
一、上海滩的惊艳
二、香港,文学与电影
三、大洋彼岸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