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之外:租界英文报刊与中国的国际宣传(1928~1941)再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国民政府宣传系统的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一本研究从济南惨案开始至珍珠港事件爆发(1928~1941),中国与日本争夺国际话语权的专著。作者通过租界英文报刊着重考察了国民政府如何在国际宣传资源极其匮乏、政府派系纷争不断的情况下,逐步建立起统一的国际宣传系统。

作者简介

魏舒歌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华全球研究中心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Modern Asian Studies, Twentieth-Century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y, China Heritage Quarterly等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李松蕾,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史论、国际传播。

龙伟,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史、宗教与跨文化传播、医疗社会史。

前言

20世纪初是中国饱经考验的年代。随着王朝历史的终结,中国政治的连续性和凝聚力被打破。在此内困之时,中国的主权成为列强觊觎之猎物。列强试图趁中国贫弱之时,极力扩张他们在华的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其中又以日本的欺压最甚。日本于1930年代中期在中国东北建立傀儡政权,并以武力蚕食华北。

 

中国国民党是当时最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全国性政府的政治组织。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顾问的协助下,以联共之策建立统一战线,将国民党改组为非共产主义的列宁式政党。1920年代末,国民党在形式上武力统一了中国。

 

国民党以民族主义为精神力量,却也因此陷入两难的困境。国际秩序由帝国主义列强制定,并为其利益服务,而中国的民族主义又必须与这些列强达成一定妥协以谋求国家的生存。国民党的这一困境,尤其在1930年代中后期中国欲寻求英、美的帮助,以抵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之时体现得尤为明显。而中国欲联英、美制日,影响西方的舆论便是关键一环。魏博士这本书正展现了这个舆论博弈的过程。正如书中所述,国民政府在建立初期既没有有效的宣传工具,又缺乏国际宣传的技巧。当时中国的宣传体系以苏联模式为蓝本,主要针对国内民众思想、意识形态的教化,而非影响西方受众。而能联通西方舆论界的租界英文报刊,又被一些国民党人视为帝国主义利益的代言人,且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租界英文报刊普遍敌视以民族主义为纲的国民党,支持维护帝国主义利益的日本。这种价值取向在1928年济南惨案爆发期间,由老牌租界英文报《字林西报》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欲在租界英文报界扭转不利局势,需一番苦心铺陈与经营,而租界英文报刊的政治立场,也终在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得以转向。

 

在此过程中,在美国接受新闻学教育的董显光是深耕租界英文报刊,且推动国民政府国际宣传系统建立的重要人物之一。魏博士在书中详细分析了董显光1935年以后加入蒋介石的宣传机构,且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着手建立国际宣传部门的过程。董显光在密苏里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接受新闻学训练,并在租界英文报界积攒了广泛的人脉,与众多中、西记者皆有往来。这些人际网络,对董显光力图影响西方舆论的国际宣传多有助益。然而即便如此,董也备受两种宣传模式难以调和之苦:他一边要实现通过彰显自由理念,来寻求西方国家支援的宣传目标;一边又要面对国民党仿效苏联模式,以一党治国的权威实行信息管控的现实。魏博士在书中,通过对董显光与作为宣传部副部长及国民党右翼重要成员的周佛海之间矛盾的叙述,展现了董在党内的困境。

 

这本书是第一部系统阐述国民政府在中日敌对时期,运用租界英文报刊作为宣传工具,并以此为基础拓展了中国国际宣传机构的研究。对探索20世纪中国如何发展宣传之用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也为更深入地研究国民政府的政治生态提供了独特视角。

 

《上海青帮》作者

马丁(Brain G. Martin)

2020年2月20日于堪培拉

电子书信息 战场之外:租界英文报刊与中国的国际宣传(1928~1941)再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国民政府宣传系统的发展 5.28M
获取电子书

本站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战场之外:租界英文报刊与中国的国际宣传(1928~1941)再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国民政府宣传系统的发展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