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937—1939全景抗战实录 最早引起世界关注中国抗战的著作之一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传奇记者见证中国世纪巨变
二战之中,西方人通过他了解中国战场
无论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均亲身深入采访
本书的目的绝不是要对中国在那个重大转换的世纪中的全部历史加以论述……这事还是留给那些更具有专业知识的作家们去做吧。
这个短篇著作的目的是什么呢?它是要帮助受西方教育的读者(不仅是西方本地的,还有各大洲也受过西方教育的人)从他们所学的或没有学到的历史中,或者从他们的思考习惯中“换位思考”,使他们认识到有必要将毛泽东明确而尖锐地提出的“把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作为思考历史的界限。
——爱泼斯坦
内容简介
《从鸦片战争到解放》着重描述了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段复杂曲折的历史,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作者用可信的事实和生动的笔触,概括了在这一个世纪里,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实现民族解放的恢弘历史。这部视野宏阔、观察深刻的著作,也成为爱泼斯坦“战争四部曲”收官之作。
《见证中国:爱泼斯坦回忆录》是爱泼斯坦的自传,记载了他投身中国革命与建设,亲历中国从民族解放到改革开放的传奇一生。在这本回忆录中,爱泼斯坦这样表达自己的信念:“在历史为我设定的时空里,我觉得没有任何事情比我亲历并跻身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更好和更有意义。”他说:“我爱中国,爱中国人民,中国就是我的家,是这种爱把我的工作和生活同中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人民之战》是爱泼斯坦“战争四部曲”第一部,记录了他对中国抗战前两年(1937—1939)的观察与思考,既有对战事战况的细致描写,也有对战局走势的深入分析。从北平、天津、南京、武汉直至广州,爱泼斯坦一路跟踪采访,留下了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奋起抗日的重要历史记录。
《宋庆龄:20世纪的伟大女性》是唯一得到宋庆龄本人授权的传记。爱泼斯坦受宋庆龄生前所托,在整理吸收大量材料特别是外文史料、采访众多相关人士的基础上,历经十载艰辛而成。本书全面记述了宋庆龄的非凡经历及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书中关于宋庆龄的史实极为丰富,材料多是作者在与宋庆龄长期交往中亲身经历的或宋庆龄晚年亲自向作者提供的,因而真实可靠。
《我访问延安:1944年的通讯和家书》是爱泼斯坦早期作品。1944年,他作为“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的一员,以美国《纽约时报》、《时代》杂志记者的身份,赴敌后根据地采访,写了大量生动翔实的通讯报道,并被国际媒体广泛转载传播,打破了国民党的舆论封锁,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此次采访报道,也因此成为中国抗战新闻传播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
《西藏的变迁》是爱泼斯坦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1955年、1965年和1976年三次进藏,以记者身份采访了西藏各行各业的民众近千人,采访笔记约百万字,最终成就这样一部全景式的西藏社会实录。全书以朴实的语言,再现了西藏地区在社会制度及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巨大转变,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可感、不断进步的西藏。
《中国未完成的革命》是爱泼斯坦在美国完成并出版的作品,也是他记者生涯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由于作者曾长期追踪采访中国抗战,无论是对正面战场还是对敌后战场,均有深入实地采访,因而本书深具权威性与可读性,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抗战一部绕不开的经典之作。该书1947年在美国出版后,迅速被译成德、波、匈等多种文字,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者简介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Israel Epstein) 国际知名记者、作家。1915年出生于华沙,1917年跟随父母移居中国。长年为美国合众社、《纽约时报》等报道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均有深入报道。既奔赴南京、广州、武汉及山东台儿庄前线战场采访,也曾突破重重封锁访问延安。此外,他还应宋庆龄之邀,在香港参加“保卫中国同盟”,积极宣传中国的抗日斗争并争取国际援助。新中国成立之后,爱泼斯坦应宋庆龄的邀请返回中国,后来加入中国国籍,并多次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
爱泼斯坦亲身经历了中国从半殖民地到民族独立、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历史巨变。他说:“中国实际上成为我写作的唯一主题。”他的七部主要作品包括:
以抗战为主题的“战争四部曲”:《人民之战》《我访问延安:1944年的通讯和家书》《中国未完成的革命》和《从鸦片战争到解放》。
《西藏的变迁》:这是作者1955—1976年间每隔十年赴藏采访,在采访近千人、笔记约百万字基础上写成的一部反映西藏今昔变化的巨著。
《宋庆龄:20世纪的伟大女性》:宋庆龄唯一一部授权传记,作者受宋庆龄生前所托历经十载艰辛撰成。
《见证中国:爱泼斯坦回忆录》:爱泼斯坦自传,见证中国世纪巨变的传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