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阶层差异:上海工人的组织与生存(1945—1949)》抗战胜利后,上海工人阶级意识再度觉醒,劳工群体呈现政治化倾向。中共领导上海工人走向革命胜利的过程,也是上海工人阶级意识重塑的历史过程

 

编辑推荐

抗战胜利后,上海工人面对生活日趋贫困化的现实及国民党严苛的劳工控制,为保障自身生存权,开始超越技术、性别、地域、新旧等内部差异,阶级意识再度觉醒,劳工群体呈现政治化倾向。国民政府控制劳工的政策非但难以达其初衷,反而因行政权力对工人日常生活以及劳资关系的全面介入,使得劳资矛盾越发转向工人与国民党政权的冲突,而中共则能够直面工人内部的各种差异,在组织动员工人的同时,成功实现对工人阶级意识的重塑。上海工人抗争政治的核心议题逐渐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主张趋于一致。中共领导上海工人走向革命胜利的过程,也是上海工人阶级意识重塑的历史过程。

内容简介

1945~1949年,上海劳资争议爆发的频率达到自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来的最高峰,劳资关系紧张。为应对危局,国民党政权转变工运策略,从压制工运转变为控制劳工,引导工运组织为其所用,垄断工运的领导权,注重将帮会组织纳入体制。但国民党政权内部并没能集中工人运动的力量,而是分为工人福利委员会、劳工协进社、三青团等多方势力。它们彼此互相争斗限制了国民党劳工组织的发展,为中共的城市革命提供了机遇。党争成为国民党难以逾越的障碍。

作者简介

贺江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民众运动史,先后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抗战时期华北地方实力派(1931-1945)”等课题多项,曾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电子书信息 《跨越阶层差异:上海工人的组织与生存(1945—1949)》抗战胜利后,上海工人阶级意识再度觉醒,劳工群体呈现政治化倾向。中共领导上海工人走向革命胜利的过程,也是上海工人阶级意识重塑的历史过程 4.51M
获取电子书  访问密码:huiyankan

本站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跨越阶层差异:上海工人的组织与生存(1945—1949)》抗战胜利后,上海工人阶级意识再度觉醒,劳工群体呈现政治化倾向。中共领导上海工人走向革命胜利的过程,也是上海工人阶级意识重塑的历史过程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