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麦尔维尔是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同时又是一位思想复杂的作家。他的个人经历与同时代其他作家截然不同:他的青年时代是在河轮与海船上度过的。
麦尔维尔不无感慨地说过:“捕鲸船就是自己的哈佛和耶鲁。”
《骗子的化装表演》是其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巨作比肩《白鲸》,中文首译填补了大师作品系列国内出版的重要一环。
麦尔维尔的《骗子的化装表演》复杂难解,呈现明显的多义特征,而这多义本身又加剧了文本内容的含混朦胧。
约翰·施罗德评论说:“麦尔维尔这部作品里,每一页都隐藏着许多讽喻和象征。”
伊丽莎白·福斯特认为:“很可能,作者不想让任何人略窥其幽暗故事之端倪。”
塞缪尔·威利斯则解释道:“毋庸置疑,麦尔维尔希望欺骗‘那些匆匆浏览的肤浅读者’,但他一定在期待优秀的读者……去理解他的作品。”
麦尔维尔以一本书的体量,前承“愚人船”的文化意向,后启百年后现代主义的先锋荒诞。
《骗子的化装表演》发生的场景在一艘内河轮船上,时间是“愚人节”,书中骗子(们)的言谈振振有词而透着疯狂。字里行间,猛烈鞭挞畸形的资本主义以及被物化和异化的人际关系,堪称是对美国梦的毁灭性讽刺大全。
《骗子的化装表演》是一部奇书,一部密写之书,一部黑暗之书,其主题是人类的愚蠢。
内容简介
《骗子的化装表演》是赫尔曼·麦尔维尔生前最后一部公开发表的长篇小说。不少批评家认为,本书与《白鲸》各有千秋,高于麦尔维尔创作的其他长篇作品,但可能没几个人读得懂它。
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愚人节,密西西比河上的汽船“忠诚号”上人来人往,各色人等相继登场,骗子在其中不断变换身份,向乘客们实施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哲学和神学“洗脑”。
“骗子”(Confidence-Man)是美国用语,最初实指一名1849年被捕的超级诈骗犯。英语单词Confidence既有“信心”之意,也有“欺骗”之意。作者通过对骗子以及船上不同身份、不同社会地位人物的精致刻画,揭露、讽刺了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对财富的疯狂追求,猛烈鞭挞畸形的资本主义以及被物化和异化的人际关系。字里行间,麦尔维尔不断对当时盛行的信仰狂热和超验主义提出质疑,讽喻了各种各样的美国式信心—欺骗——诸如激进的社会改革方案、接受大自然馈赠的思潮,又如对法律程序正义的信念,以及对自由派基督教济世之功的大肆宣扬等等,堪称是对美国梦的毁灭性讽刺大全。
《骗子的化装表演》一书还指涉了不少作者生活年代的文坛轶事、社会新闻、国际局势、时世风潮。书中有不少人物是以19世纪英美两国一些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科学家和社会知名人士为原型,对爱默生、霍桑、梭罗、爱伦·坡等诸家的品评和暗讽隐于书中各处,甚至有论者认为,书中骗子的原型就是爱默生。
《骗子的化装表演》是一部奇书,一部密写之书,一部黑暗之书,其主题是人类的愚蠢。
作者简介
赫尔曼·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1819年8月1日—1891年9月28日),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象征主义文学大师,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文学的巅峰人物之一。劳伦斯、加缪、博尔赫斯、毛姆、格非等皆为其作品的推崇者。麦尔维尔年轻时从事过多种职业,还先后在远洋商船和捕鲸船上工作,这些经历对他的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以极其敏锐的目光关注着自己生活的时代及其社会变迁,一生潦倒。他的作品无不闪烁着批判的火花,直接针砭美国政治,怀疑超验主义的乐观主义理论,对社会进步持悲观态度,给美国文学注入了悲剧色彩。代表作包括长篇小说《白鲸》“波利尼西亚三部曲”《皮埃尔》《水手比利·巴德》等,另著有大量短篇小说和诗歌,其中一万八千行长诗《克拉瑞尔》是诗歌史上难以绕过的里程碑。
《骗子的化装舞会》是麦尔维尔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其去世后约三十年,真正的长篇小说绝唱《水手比利·巴德》书稿才被发现)。
译者简介
陆源,译者,作家。译有小说集《苹果木桌子及其他简记》等。著有长篇小说《祖先的爱情》和中短篇小说集《南荒有沛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