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 中国新生代知名学者历时多年联合撰著的中国通史
这套丛书汇集了孙英刚、马孟龙、余蔚、冯贤亮、温海清等新生代的知名学者,他们大都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大、普林斯顿大学等历史专业的名校受过系统的历史专业的学术培养和锻炼,早已在学术界崭露头角,博士毕业后大都执教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华东师大等名校。比如孙英刚在1999年就曾获得第二届“全国史学新秀奖”一等奖,后来被聘为教育bu“长江学者”青年学者;马孟龙的博士论文《西汉侯国地理》获得2013年全国百篇优秀论文奖;余蔚的《两宋历史地理格局比较研究》获得第五届邓广铭学术奖励基金论文类二等奖,《完整制与分离制:宋代地方行政权力的转移》获得上海市第六届上海市历史学会奖;冯贤亮获得第三届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学术论著奖著作二等奖(2004年)、第四届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学术论著奖著作二等奖(2011年)、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2010年)等。可以说,这几位青年历史学者是中国当代优秀历史学者的代表,他们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宏观的学术素养,为这套书提供了专业的保障。
2.完整地书写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历程,系统地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全貌
这套丛书是真正的中国通史,它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到清朝的亡国结束,完整地书写了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进程,系统地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全貌。
3.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大众通俗历史读物
这套丛书的每一册的书写,作者都参考了大量史料及古代文献,保证史实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用浅显流畅的语言来书写该时期的历史,每一时期除了以的政治史的书写为主,还将相关的文化史、艺术史、文学史、思想史、科技史、风俗史、外交史等逐一介绍,努力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
4.图文并茂,具有观赏性和阅读性
这套丛书每一册文字约20余万,插图150—200幅不等,以图佐文,以文释图,图文并茂,具有较大观赏性,也方便普通大众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著名学者李学勤和出版家郭志坤联合主编,由新生代中国学者撰写的可信又通俗的中国历史。从夏商周三代写起,一直到清朝覆亡为止,以十二分册完整展现古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分别是《中华文明的端:夏》《镌刻在甲骨上的史诗:殷商》《封邦建国的礼乐世界:西周》《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春秋》《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战国》《大一统王朝的确立:秦汉》《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灿烂辉煌的放世界:隋唐五代》《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从游牧部落到世界性帝国:元》《沉暮与新生:明》《从康乾盛世到惊天巨变:清》(目前暂时先出版该丛书的后六册)。
作者简介
主编李学勤(1933—2019)
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被学术界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与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1997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8年被聘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2013年获首届“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和“孔子文化奖”,2014年获首届国学大典“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2015年获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在甲骨学研究、青铜器研究、战国文字研究、简帛学研究等多学科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提出了“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走出疑古时代”等学术主张,引领和推进了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多学科的发展。出版了《殷代地理简论》《东周与秦代文明》《古文字学初阶》《新出青铜器研究》《比较考古学随笔》《走出疑古时代》《简帛佚籍与学术史》《重写学术史》《中国古史寻证》《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清华简及古代文明》等学术著作40多部。
主编郭志坤
出版家,历史学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被出版界称为“学者型编辑”。曾担任文汇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荣获首届上海出版人金奖和“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策划了《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和“中国断代史系列”丛书,主编了《贤哲自述丛书》《香港全纪录》《澳门全纪录》,并著有《秦始皇大传》、《隋炀帝大传》、《荀学论稿》、《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与陈雪良合著)、《提问诸子丛书》(与陈雪良合著)等。
张德文,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在纽约州立大学以博士论文《现代妇女的形成: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民族妇女》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伦道夫·梅肯学院。主要讲授中国通史、东亚文明史,以及中国妇女、婚姻、家庭史,曾参加多部有关中国历史著作的英文翻译工作。
陈雪良,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编审。著有《司马迁人格论》、《中华远古文明之谜》、《<三国演义>作者对我说》、《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与郭志坤合著)、《提问诸子丛书》(与郭志坤合著),以及历史人文小品集《生命·事业·未来》《立志·修身·读书》《交友·处世·做人》等。
孙英刚,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历史学院长聘教授、常务副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bu青年长江学者,兼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古史、佛教史、丝绸之路的研究。出版了《神文时代:谶纬、术数与中古政治研究》《犍陀罗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等多部学术著作,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还曾多次受邀到欧洲、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访学或执教。
余蔚,1974年生,浙江宁波人。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学会理事,以宋辽金史、历史政治地理为主要研究方向。出版有《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监察体系运作机制研究》《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辽金卷》等。
温海清,1979年生,江西宁都人。2008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以蒙元史为主要研究方向。著有《画境中州:金元之际华北行政建置考》《元史》,译有《逝去的大帝国:蒙古帝国》、《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第一译者)。先后在《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史林》《文献》《复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
张海英,历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明清史、中国古代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在历史学系讲授《中国古代史》《明清史》等课程。已出版《明清江南商品流通与市场体系》等学术专著。在《历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学术月刊》《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冯贤亮,浙江嘉善人,2001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和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从事明清史、江南地区史、中国社会经济史、灾害社会史和社会文化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要成果:出版《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岁时节令:中国古代节日文化》《太湖平原的环境刻画与城乡变迁(1368-1912)》《近世浙西的环境、水利与社会》《河山有誓:明清之际江南士人的生活世界》《明清江南的州县行政与地方社会研究》《近世江南的城乡社会》《印象·中国历史.明朝卷:政治脉动中的绅士社会》等著作。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明清以来江南区域社会史、环境社会史、灾害史、社会文化史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八十余篇。曾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2010)、第十一届“上海图书奖”(2010)、教育bu“新世纪优秀人才”(2011)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