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晦庵书话》虽已多次出版,但在当下读书界仍享有盛誉。原因在于唐弢历览经典著作,精骛、神游、静思、切问,体味经典思虑之深、情意之切、气象之宏、文辞之工,于浩繁典籍中发潜掘幽,在浸香书卷里获得智慧和安静,沉浸浓郁,快然自足。抱持思想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坚守对世俗的警觉和反抗,与先贤对话、与现实对话、与未来对话,从而在探寻生命的根本价值和终极意义上,言自己之志,抒独立之言,抒写了特质性、独创性体验,为当下散文创作提供了值得学习和思考的最佳范例。
内容简介
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除原来的《书话》外,本书又收录了《读余书杂》《诗海一勺》《译书过眼录》和《书城八记》四个部分。
唐弢以丰富、全面的藏书为基础,又比照传统版本、目录之学,为现代文学的文献研究作出开拓性贡献。一九四五年,唐弢开始写作现代文学“书话”,“将每一段书话写成一篇独立的散文”。后多有人以“书话”体裁归为唐弢首创。《晦庵书话》评论李大钊、鲁迅、刘半农、刘大白、王统照、朱自清、许地山、闻一多、朱湘、茅盾、郁达夫、郭沫若、沈从文等的作品,虽无当下学术著作炎炎巨制之形,却对现代文学的许多作品和事实做出了清晰明确的解说、考订、澄清,钩要提繁,为理解现代文学的历史地形打下了坚实基础。或叙其版本历史、事实掌故,或述己观点、审美情感,不以枯燥的资料汇编为己任,而力求将文艺的灵动融汇于充实的内容。
作者简介
唐弢(1913-1992),浙江镇海人。现代散文学家、文史研究家。20世纪30年代起从事创作,以散文、杂文为主。40年代创办《周报》,主编过《文汇报》副刊《笔会》。出版杂文集、散文集、评论集二十余种。40年代以来,以“晦庵”为笔名撰写“书话”,用序跋式散文形式,钩稽现代文学、文化、出版工作的大量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