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履途:漫游在伟大故事诞生之地 遍访马克·吐温、海明威等38位伟大作家的缪斯之地

 

编辑推荐——慧眼看PDF电子书

★阅读这本书,了解伟大作家真实动人的另一面。重走纳博科夫在美国横跨几个州、写出了《洛丽塔》的旅行路线,探寻马克•吐温在夏威夷的奇遇,攀登那座曾经鼓舞了凯鲁亚克的山峰……文学并不高高在上,文学家也并不神秘莫测,他们如同你我。

★阅读这本书,做一名真正的旅行者,不再做走马观花的观光客。无论是M. F. K. 费雪的“终老居”,还是达希尔•哈米特的黑色旧金山,都为旅行地本身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不对外开放的故居,作家生前偏爱的餐馆,追随伟大文学家的生活轨迹,即使是异国他乡,也会一见如故的感觉,因为一草一木都有情感,一砖一瓦都有故事。

★阅读这本书,逃离日常生活的窠臼,坐在自家的扶手椅里游遍世界。即使没有环游世界的钱和时间,我们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去广阔的天地间,与伟大的灵魂交流。由《纽约时报》专栏作者精心计划并实践的文学朝圣路线,让你身在家里,却如同参与其中,说不定某一天你也可以效仿此法,来一次属于自己的文学寻踪之旅。

内容简介——慧眼看PDF电子书

纳博科夫如何在穿越美国的旅途中写出了《洛丽塔》?

在牛津,刘易斯·卡罗尔如何创作出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爱丽丝·门罗与温哥华这座城市之间,有着怎样深层的联系?

博尔赫斯在故乡布宜诺斯艾利斯留下了那些痕迹,这座城市又如何塑造了他?

本书是《纽约时报》“文学履途”专栏的集结,收录了38篇与伟大作家有关的旅行地的游记。风格各异的《纽约时报》专栏作者,用文字带领我们探寻文学家在自然与城市中留下的“遗产”,以及他们创造出的那些不朽作品的源头。

作者简介——慧眼看PDF电子书

本书选取汇集了自1981年以来《纽约时报》“文学履途”专栏刊登的文章,作者是《纽约时报》的记者、编辑和专栏作家。

目录——慧眼看PDF电子书

前言

美国
马克•吐温的夏威夷
那座鼓舞了凯鲁亚克的山峰
滋养身心的房子
黑色旧金山
在美国西部,追随纳博科夫的脚步
找寻弗兰纳里•奥康纳
走在罗斯记忆里的街上
玛丽•奥利弗的大地与词语,普罗温斯敦的吟游诗人
在普罗维登斯寻找洛夫克拉夫特的灵魂
在缅因,蕾切尔•卡森的崎岖海岸

 

欧洲
在爱尔兰,追寻叶芝游荡的灵魂
诗歌造就了我:赫布里底群岛之旅
德古拉伯爵出生地,不是特兰西瓦尼亚
在牛津,寻找爱丽丝的奇妙世界
在英格兰海岸,托马斯•哈代创造了自己的世界
血、沙、雪莉酒:海明威的马德里
詹姆斯•鲍德温的巴黎
伊迪丝•华顿的巴黎
在战争的恐怖下,滨海萨纳里是阳光普照的避难所
在里维埃拉阳光下,菲茨杰拉德找到了他的归宿
雪莱与拜伦熟悉的日内瓦湖
寻找伊舍伍德的柏林
在德国,那条韩塞尔与葛雷特走过的小径
越过那段不能承受的黑暗历史
田纳西•威廉斯的罗马时光
埃莱娜•费兰特与那不勒斯,此时与彼时

 

远方
爱丽丝•门罗的温哥华
在爱德华王子岛,寻找绿山墙的安妮
牙买加•琴凯德的安提瓜
诗人的马提尼克
虽远却真实存在的哥伦比亚
在智利,遇见聂鲁达的生活与爱情
博尔赫斯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幻想充盈的城市
在埃塞俄比亚,兰波找到安宁
在圣彼得堡,过去的诗人是此刻的向导
奥尔罕•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
斯里兰卡,疏离与欲望之岛
在越南,文学与禁忌之爱
致谢

前言——慧眼看PDF电子书

旅行还只是我的爱好而非职业时,我曾去法国的里维埃拉寻找夜生活,反而发现自己被那天魔幻的光线弄得目眩神迷。当我注意到一座建筑的小牌匾上写着:亨利•马蒂斯曾在这里居住时,我惊奇那天每一个清醒的时刻都变得像一场梦。去那儿以前,我所知的是马蒂斯和尼斯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在那个时刻,我忽然明白了,这座城市曾如何地激发他,令他创造出了和这里一样值得崇敬的作品。

在旅行中,我们都曾经历过类似的时刻——闯进一名艺术家(包括用文字来作画的人)曾经踏足的地方。每每看到竖立在公园中央的雕像,一条用名人命名的街道,或者一座用故居改造成的小博物馆,都会令我们感到惊奇。但这并不该是我们意料之外的事。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装满田野、森林和城市广场的遗物箱,这些景致曾引领我们中的佼佼者创造出流芳百世之作。触摸着这些遗物,我们这些旅行者变成了信徒,会思考他人是如何成为他人,又是怎么创造出那些作品的。我们会四处打量,并情不自禁地思索,这座小山和清晨的雾气是否给过他一丝火花?这个地方对他来说是灵感源泉还是偶然路过?自1981 年,解答这类问题成为“文学履途”最鲜明的任务,那时《纽约时报》把“文学履途”当作一个短期栏目来运作。它在接下来的多年间时不时地出现,直到成为一个完整的专栏。

如果不论出处的话,这些篇章中的巧妙构思几乎和《纽约时报》一样古老。1860年刊登的一篇文章记录了一次前往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Stratford-upon-Avon)拜访“世界级的天才大师”莎士比亚的出生地和墓地的旅行。报道忠实地记录了这个世界闻名的天才作家曾经留下的足迹:“周围的环境静谧,安宁,无比美丽。我想,那个曾在这里度过童年的人应该汲取了这周遭的特质,变得温柔、善良、充满爱意,这一点儿也不奇怪。”这篇古老的文章便是“文学履途”系列的早期样态,探寻了一个作家的身份、作品与其周遭环境之间的关系。

这一系列作品涉猎广泛,每篇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也和那些文学巨匠各自的风格一般多样。例如“马克•吐温的夏威夷”这篇文章,作者仔细查阅了马克•吐温在夏威夷岛上居住的4个月中寄出的信,而不是回溯马克•吐温的小说。“奥尔罕•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则是另一种风格,让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导游,带领我们穿行于这个他住了60年的城市,他称其为故乡。

而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每篇文章都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用来重新看待这个艺术家和他的缪斯之地。通常来说,一个不寻常的组合就已经非常新颖了——在埃塞俄比亚的兰波,那是该诗人的人生中极少被提及的经历。但也有时,像达希尔•哈米特与旧金山那样,这座城市在转型之前一直和这名小说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事实证明,在资本浪潮的席卷下,这座城市的冷峻气质已经不剩多少了。
随着“文学履途”的发展,《纽约时报》的触角开始伸向更远的地方。从美洲、欧洲,到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马提尼克(艾梅•塞泽尔),还有越南(玛格丽特•杜拉斯)。我们还加入了当代知名作家,例如牙买加•琴凯德(Jamaica Kincaid)和埃莱娜•费兰特(Elena Ferrante),追踪了她们的足迹。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寻找一些能够用同样的热情来注视这些地方和人的作者。寻找我们最好的足迹,及时捕捉他们对于某位作家和场域的热爱。

这样的消遣,通过提供一个目的,使得在路上的旅行者们沉浸于当下的情境。确定的任务让我们更好地去感知当下,而非闲逛、刷新自己的社交信息或惋惜国际漫步的花费。用这样的方式去了解世界,可以使我们从寻常的工作日中更好地抽离出来。这样做会让我们变为旅行者,而非游客。

而一旦作者如此,即使读者不亲身旅行,也能有所感知。“这次旅行仿佛是一场真正的爱丽丝梦游奇境记。”一位读者在看过关于刘易斯•卡罗尔与牛津的那篇文章后来信写道。我们经常会收到不少提及“文学履途”的读者邮件、评论和信件,好像他们自己也参与了这次旅行一样。

真正的文学就是异想天开,作为读者,我们经常会在合上小说的那一刹那体验到一种困惑,些许惊讶于自己坐在家里的躺椅上,而不是几百里外、几百年前的世界里。最重要的是,“文学履途”能够让热心的读者通过翻动书页旅行。翻开它,你便会由它带领着环游世界。

电子书信息 文学履途:漫游在伟大故事诞生之地 遍访马克·吐温、海明威等38位伟大作家的缪斯之地 慧眼看PDF电子书 4.33M
获取电子书

本站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文学履途:漫游在伟大故事诞生之地 遍访马克·吐温、海明威等38位伟大作家的缪斯之地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