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只读标题、造谣辟谣、情绪发泄、顺手点赞、洗白拉黑、推文时代、社群轰炸……在互联网呈现的种种议题之下,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
●有些人一旦听到与自己相悖的观点,就会立即进入反驳模式;
●大家太容易站队自嗨,热衷于赞扬或贬损一件并不完全了解的事;
●沉迷现成的“标签/人设/关键词”,它们占据大脑,并取代思考;
●令人犹豫再三的,不是慎重思考,而是“我这么说会不会被认同”;
……
互联网是否真的有记忆?
网络热搜将你引向了哪里,又让你忽略了什么?
为什么在表达越来越便捷的今天,我们离独立思考越来越远?
思考的最关键之处在于——
对自己的动机更为警醒,对他人的动机更为宽容。
内容简介
当今网络发达,人人身处信息洪流之中,持有不同观点者常常无法相互理解,从而爆发矛盾,甚至在网上激烈骂战,网络暴力愈演愈烈。
点赞、跟风、人设、控评、拉黑、站队、洗脑、网暴、带节奏……人们的思考往往被一系列认知偏差、舆论和情绪所影响,很难公正客观地看待问题。甚至,当人们称赞某人“独立思考”时,他们通常指的是:这个人不再像我讨厌的人那样说话,他听上去更像我赞同的人了。
美国人文学杰出教授雅各布斯对此提出了解决之道,讨论了何为“独立思考”、怎么避免“集体性狂热”、如何“理解异见者”、站在对立者视角看待问题,以及语言暴力的出现可以部分归因于网络技术引发的失控状态,它让从来没有见过面、可能也永远不会见面的人,彼此隔空对话。
雅各布斯旁征博引,结合现实案例,帮助人们化解互联网时代中人际交流的困境,并开始反思我们在互联网中的言论与表达。
作者简介
艾伦·雅各布斯(Alan Jacobs),成长与阿拉巴州,在维吉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伊利诺伊州的惠顿学院指教多年,现在随家人到德克萨斯州,担任贝勒大学荣誉课程人文学荣誉教授。此前,他曾在伊利诺斯州的韦顿学院任教多年。他曾为多个出版刊物撰写文章,包括《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华尔街日报》(WSJ)、《新大西岛》(The New Atlantis)与《哈珀》(Harper’s)。他还著有多部作品,包括备受好评的畅销传记《消遣时代的阅读快乐》(The Pleasures of Reading in an Age of Distraction)与一部原罪题材小说。
目录
引言
第 1 章:思考的开始
第 2 章:吸引力
第 3 章:排斥力
第 4 章:文字是聪明人的筹码
第 5 章:集群时代
第 6 章:开放与封闭
第 7 章:一个人,在思考
结论:思考的欢愉和险境
后记:思考者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