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长销二十五年的出租屋写真,黑洞般迷人的东京蜗居百景
"不要努力工作,不要买房子,租一间陋室,享受人生吧。"
《BRUTUS》《POPEYE》"圈外编辑"都筑响一初心之作,大陆首次出版
纪实摄影名作,今敏动画《未麻的部屋》作画参考
将浴室改造成暗房的白领夫妇
墙上长满书本的中学老师
把缝纫机安置在壁橱里工作的时装设计师
万年不收被褥、家中空无一物的考古工作者
在单身宿舍里胡乱堆着高级服饰和护肤品的推销员
天花板挂满抓娃娃机战利品的人气漫画家
……
"说到底,无论修建多么恢宏的宅邸,一个人睡觉时也只需要两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再怎么敞开肚子,也吃不下十人份的饭菜。房子虽然越大越好,但为了昂贵租金和银行贷款而拼命工作,倒不如被自己喜欢的东西包围,过着悠闲的生活。"
房子只是个空箱子,每个人都能住成自己的风格。
内容简介
你相信这是在东京吗?
十平方米的空间,一扇窗,一块睡觉的地方,没有浴室或厨房,挂满衣服的晾衣绳横贯头顶,脚下是纠缠的电话线、成摞的杂志、昨日的垃圾,桌上是塞满烟头的烟灰缸、喝了一半的饮料、东倒西歪的护肤品。
在小小的蜗居里,存在着媒体幻象之外真实的东京风格。家具是捡来的,风景是借来的,然而心爱之物触手可及,玩偶、漫画、唱片、鞋帽收藏几乎溢出房间,常去的小酒馆、公园、海滩、赛马场出门就到。无须花很多钱也能潇洒地生活。
作者简介
都筑响一|KyoichiTuzuki
记者、编辑、摄影师。1956年生于东京。曾任《POPEYE》《BRUTUS》杂志编辑,在全102卷的现代美术全集《ArTRANDOM》(京都书院)等艺术、设计项目中持续从事编辑和执笔活动。1996年以《珍日本纪行》荣获木村伊兵卫摄影奖。现在则将目光转向全球,每天背着相机奔走,四处寻找罕见的居住空间。
其他作品包括摄影集《出租屋宇宙》《珍世界纪行》《秘宝馆》,诗集《夜露死苦现代诗》,以及《东京右半分》《独居老人STYLE》《圈外编辑》等。
前言
东京似乎是全世界最不适宜居住的城市。10美元一杯的咖啡,100美元一顿的晚餐,10万美元1㎡的地价……但那些数字对我们来说,几乎不存在任何真实感。回到家中,身穿和服的夫人坐在玄关,茶室传来水壶咻咻沸腾之声--这种光景如今只存在于日本老电影和国外日本文化迷的脑海中。而那些数字,也同这种光景一样远离我们的日常。
我们的生活极为普通。木造出租屋和小公寓里塞满各种物品,有时地毯上放着被炉,有时榻榻米又搭配了西式家具,营造出舒适的生活环境。
这里房间确实狭小。许多房子小到在欧美人眼中或许只能算是贫民窟。不过,这些房子里摆放的东西,有时却很奢侈。
欧美人越有钱就越要远离他人,修建宽敞的住宅,过上宽松的生活。我们这样的生活方式在他们眼中无疑滑稽可笑,但实际上,我们却过得格外舒心。
同样的房租,在郊外能找到更宽敞的住处。但我们不干,一定要住在市中心的狭小房间里。东京是个治安良好的都市,女孩子可以把外套披在睡衣上,深夜走到便利店去买东西;醉汉口袋里揣着钱包睡在路旁,也无须担心人身安全。既然如此,不如与自己钟爱的书店、时装店、餐厅和酒馆做邻居,找个小小的房间,并把周围当成自己家的延展空间。在这个都市里,有许多持相同想法的人,一脸无所谓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表现传统"和风"极致之美的写真集、将非凡现代建筑尽收其中的大开本作品集、风格一目了然的室内装饰杂志……书店里密密麻麻地摆放着让人目不暇接的"日本空间"印刷品。可是,从中感觉不到丝毫的生活气息。因为里面记录的并非人们生活的场所,而是建筑师和摄影师的作品,或是巧妙的商品展示。进一步说,没人会住得像那些照片一样。
你我之中,又有几个是住在那些豪华写真集和厚重杂志刊登的室内环境中呢?我倒是认识很多挤在小房间里,在各种物品环绕下惬意生活的人。再说"风格"(style)这个词,只有随处可见、数量众多的才能称为"风格",要是身边完全看不到,则无法称之为"风格"。我们不要再用媒体流传的美丽日本空间的印象,去欺骗一无所知的外国人了。《东京风格》这本书,就是为了告诉人们,我们实际居住并生活的真正"东京风格"究竟是什么模样。人们可以对空间之狭小抱以同情,也可以对物品之杂乱发出哂笑,但这些就是现实。并且,这种现实并不会令我们不适。被炉上放着橘子和遥控器,坐垫旁边堆着书山,垃圾桶正好位于不用起身就能把纸巾揉成一团扔进去的位置……这种"座舱式"的生活空间,才是我们挚爱的惬意之所。
世界经济将会越来越不景气,将来会有很多人失去物质上的余裕。这种狭小空间的惬意生活术,说不定反而是种极有远见的技能。
1992年,于东京
都筑响一
名为学生公寓的小宇宙
东京大学附近有一片专门做学生生意的出租屋。目前余下的屋子数量虽有减少,但依旧保持着二战前的构造。图中这座建筑为木造三层结构,内含七十个房间,是规模首屈一指、格外威风的学生公寓。租客有学生,有老人,有把它当成备用房间的人,几年前还有一家几口人住在里面的。目前入住人数为五十人左右,不过在战后住宅稀缺时期,这里曾经容纳过三百五十人,由此可见其规模之大。由于楼龄太老,可能支撑不了多久,不过公共厕所和公用厨房等空间都打扫得干净整洁,让人颇为感动。房租只需两万日元左右,难怪许多人毕业后也一直住在里面。因为目前消防法规已经明令禁止建造三层木造楼房,这里的火灾隐患也让人担忧。每天晚上,管理员都会在走廊上提醒"小心火烛",这又是一种现代东京难以想象的风情。